昨晚后半夜才睡,按理我该跟平常一样,八点多入睡,然而好死不死地睡前翻了一下朋友圈,被一则信息震惊到了,久久不能平复。我高中同学,18年年收入145万,完成销售额1500万,并且附上银行卡到账通知的记录,说是在30岁之际完成了百万目标的梦想。当初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她学的是商贸,毕业之后我老老实实地从事我的会计行当,她干了与商贸 完全不搭边的销售,这么多年也没换过其他公司,一直在那家设备公司待着 。前两年碰见的时候有聊过,当时大家还处于差不多的工资水平。现在想来,我们两个不同的是,她这么多年,一直在默默地积累,默默地拓展,默默地努力,而我,一直在默默地原地踏步,同刚毕业时一个鸟样,只会抱怨,从不走到舒适区的外围,就算有过走出舒适区的想法,被周围人一打击,马上回到舒适区。故而到了18年,她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远超我们这些同龄人一大截;而我还是和几年前一样,所不同的是多了一位年入百万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有了点素材。
舒适区待久了,对于社会新闻不再敏感,只是把它当做同事间无聊的八卦讨论,有价值的信息搜寻不到。然而那些常年待在舒适圈外围的,他们对于社会新闻足够的敏感,能够闻到商机,能够马上与自己的业务联系起来,想着如何拓展业务或者规避风险。因为认识的人多,或者说是可结交的人多,就算这一份工作干得不开心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在那放着,朋友圈里状态一发,分分钟下一份工作搞定;不像我们这些舒适区待久的人,哪怕工作干得再不开心,裸辞是不敢的,上有老下有小,外加房贷,生活不易,只能忍耐。但是我想,或许穷得还不够彻底,否则怎么就离不开舒适区?
常年待在舒适区,不敢往外踏出一步,能够脑补出一旦踏出舒适区,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信自己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底是懒,是得过且过,是对于生活的妥协,是没有通过努力拼搏,使生活更上一层楼的信心。以上所想的零零总总,表明我缺乏勇气,缺乏信心,不敢踏出那个舒适圈,也知道,再不改变,那个距离越拉越远,相应地阶级也不一样,我同学为代表的那类人,属于中产阶级,而我,贫农阶级。到时,又要发出无谓地生活不易地感慨,或者再次地久久不能入睡,又或者破罐子破摔,对于一切的变化保持着钝感,自欺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