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刻印随感

作者: 玄悟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15:08 被阅读0次
印从书出

七律 - 刻印随感

钟鼎碑文篆大千,

印从书出慕高贤。

引伸触类神明变,

博览融知心手先。

游刃如毫冲角锐,

化刀为笔闪锋寒。

秦朱汉白虽怀意,

方寸菁华难洞谙。

      (寸金印社每月开展‘’同刻一方印‘’微展活动,给了社员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也给了我动脑手的任务,虽刻印日子不短,总是懒惰,没有压力就没动力,好丑也完成交功课了)

‘’印从书出‘’创作感想:

        总想刻一方特色风格的,但总是走不出习惯。构图将字高低错开,还是单刀快速刻完再少作修刀,感觉总体松散,缺乏美感。

去年专题展作品:风雨征途七十年

        印从书出,是指明清流派印产生之后,印人在印章作品中体现该作者篆书书法个性特点,实现书法与篆刻风格统一的印学思想。明代早期印论中就已经有许多关于印章美与书法美关系的论述,但成熟的印从书出思想及实践是随着清代碑学书法兴起的潮流而出现的。印从书出思想既有传统篆刻美学思想作为基础,又打破了前人宗法秦汉、印中求印的固定模式,因此为印人们追求个性风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挥的空间。这种书印风格的统一,不仅使印章更加完美地体现篆刻家自身的个性价值,也使其表现能力得到拓展和深化,篆刻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厚德载物

        赵之谦:“刻印以汉为大宗,胸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然后随功力所至,触类旁通,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事,觉无非印中旨趣,乃为妙悟。”也就是说,刻印应该先宗法汉印,汉印精熟之后自然而然地取法其他金石文字数据,甚至山川花鸟等事物的意趣都可以放入印中。可见赵之谦篆刻创作思想之开明和大胆。

古埠沧桑七百年

        赵之谦的经验:“善刻印者,印中求印,尤必印外求印。印中求印者,出入秦汉,绳趋轨步,一笔一字,胥有来历;印外求印者,用闳取精,引伸触类,神明变化,不可方物。二者兼之,其于饮血蔑以加矣。”在此明确提出了“印外求印”的理念。同时还阐明了印内和印外的辩证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规范,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突破。在实际创作中,应该“二者兼之”,从而启迪出既不脱离传统而又别出新意的作品。

相关文章

  • 七律 - 刻印随感

    七律 - 刻印随感 钟鼎碑文篆大千, 印从书出慕高贤。 引伸触类神明变, 博览融知心手先。 游刃如毫冲角锐, 化刀...

  • 【七律】仲秋随感

    【七律】仲秋随感 文/张罗 窗外桂花香馥稠, 案头日历近中秋。...

  • 【七律】辛丑正月初三随感

    七律 辛丑正月初三随感 文/冯素萍 识知社火不堪闻, 难抑情衷五内...

  • 刻印

    十钟山房印谱 上知乎查攻略

  • 刻印

    亲爱的: 这是我一直想对你用的称谓,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你亦未曾给过我。 初次见你的时候,你的身边还依偎着一个...

  • 《七律 随感》

    七律 随感 (乐瑶媛) 娇艳欲滴香自现, 绿影婀娜胜更远。 茅舍炊烟袅袅升, 吾家有女露笑...

  • 七律 随感

    七律 随感 诗/老财神 如烟往事付东流,赏罢红枫慢说愁。 掩卷方知诗韵窄,开杯能品酒香悠。 晨曦健步朝霞漫,...

  • 七律─随感

    时光飞逝复从容,旧岁回眸血泪同。人祸天灾侵雪雨,内忧外患闹蝇虫。军民献爱扶危困,上下挥旗斗恶凶。多难兴邦千古训,五...

  • 七律·随感

    头白何时对明镜,心宽今日向清诗。 只知趁兴拈新韵,莫管由他笑立之。 天地无穷多别意,圣贤千古尽吾师。 任凭寻觅不停...

  • 七律·随感

    晨起寒更十月天,霜满阡陌影成漆。 烛光不见抬头月,星辰照应昨夜溪。 去年老燕盼新燕,今年新燕砌新泥。 望子成龙心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律 - 刻印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kx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