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作者: 西岭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2-02-01 17:22 被阅读0次

    今天是大年初一,独坐斗室,四周静悄悄的,和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看了一个晚上春晚电视的家人们都在睡觉。阳光蜗居在阳台上,暖暖的,一片静好。思绪飞向了家乡,飞向了童年。

    家乡的春节热热闹闹,首先从公路上看起,从腊月二十一直到正月初十左右,将近三周的时间,都是大人教孩子们骑车的绝佳场所。小时候,骑自行车是稀罕事,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正好是空闲的时间,父亲教儿子教女儿,哥哥教弟弟教妹妹,一个在前边歪歪扭扭的骑着,一个在后面帮扶着,紧追不舍;一个在上边骑着,一个在下边说着,一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扶起车子再来,摔下小岸头,把车子摔得“少皮没毛”,都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喊声叫声叫作一团,笑声吵嚷声扑面而来,“叮叮咣咣”的自行车金属声,都在村子北面一里多地的范围内酝酿着。

    打麦场上,挖一个十厘米直径的小洞,十多个孩子拿着棍棒,可别以为他们是在打架,平均分为两班,围绕着一个铁蛋玩一种叫“赶蛋”的游戏:一方为攻,一方为守,攻方千方百计要把铁蛋赶入洞内,守方千方百计进行阻拦破坏。先把铁蛋放在线外,一声开始,喊声四起,棍子“梆梆梆梆”的撞击声嘹亮的响了起来,人随蛋动,棍随蛋落,人声鼎沸,吵吵嚷嚷,好不热闹。一场球下来,组织者的组织技能,“球员”的配合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每一个队员汗流浃背,直呼过瘾。对于高尔夫球,我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但是论规模论锻炼程度,和我们土生土长的赶蛋比起来,恐怕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场地小,参加的人员多,工具简陋,易于开展,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妇女们也动了起来,从队里面寄出锣鼓挠儿,叮叮咚咚的在土地庙前响了起来,好此项的婶子和姨们闻声而来,挑起了家乡流行的“十字步”秧歌,心声扭在脚上,幸福写在脸上。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都能露一手,打鼓敲锣扭秧歌,巾帼不让须眉。从东边敲到西边,从南边扭到北边,场面很大,很有仪式感,纵使只当一个看客,心里也感到很充实,暖洋洋的,很幸福。

    最能调动过年气氛的是唱大戏,从拉上戏箱搭出戏台的那一天起,整个村子就被欢乐的气氛笼罩着,年味儿别又浓上了十分。即使没有唱戏,在戏台前面转上几圈,也有美不可言的妙处。小商小贩们洒落在戏场周围,刚刚挣了磕头钱的我们,便成为了忠贞不二的顾客,西洋镜、江米花、溜溜球等稀罕物品成功地吸引我们的“投资”。下午,“叮叮咚咚”的锣鼓声响起来,上至七老八十的戏迷,下到抱在怀里的婴幼儿,纷至沓来,挨挨挤挤的坐满了戏场;晚上,华灯初上,灯流光溢彩,咿咿呀呀的唱腔,精美绝伦的装扮,无不带着美轮美奂的色彩。“七八步走遍天下,三五人雄兵百万”永远的镌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没有大戏的日子里,有才华的村里人便自编自导,演起了土生土长的“乡本剧”,活灵活现的表演,诙谐幽默的语言,都是乡土剧本的绝佳元素。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本村的王老师和在读师范的公子,一家三口,在戏台上,一口手风琴,弹得行云流水,唱得大江东去,浪潮滚滚,颇具东坡风派,令人热血沸腾。

    村里人在大年初一的上午,喜好到村西的大山上,去朝拜哪里的仙人,名曰“上山”。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于熹微的晨光中,接连不断的出现在上山的盘路上,手挽手的青年男女挽手而行,一对恋人希望成为终身伴侣;中年夫妻结伴同行,期待来年财源兴盛;求平安、求富贵,祈好运、祈升学,皆有备而来,皆信誓旦旦,望不虚此行。

    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带有一种仪式感,这种种的仪式感叠加在一起,就营造出了浓浓的年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仪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nk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