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跟一个公司培训项目,来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听了很多大师的课程。接下来会连续多天,分享相关的笔记。
今天我们聊聊系统性思维。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如果一个人跳楼自杀,警察过来调查,发现在前一天,这个人和女朋友吵了一架,那么我们可以下结论说:他的自杀就是因为吵架吗?
如果我们这样认为,那么这个决策就是「事件感知」,孤立性地将两件事进行联系。
如果这时候,警察又发现,自杀的人和家里关系不太好,最近工作也不太顺利,于是构建起一整套自杀原因——这时候,决策就过渡到「模式感知」,考虑了更多的背景因素。
好了,警察还没停止,他又跟这人的父母聊,知道了小时候他的成绩一直很好,被捧为掌上明珠。后来工作后,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如意……再加上外部工作环境不好,最近还有裁员的可能……于是自杀的原因多了时间维度,这时候,我们的决策便进入了「系统感知」维度。
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思维模式的递进形式,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只是山,到看山山外有山,最后构建起崇山峻岭的思考模式。
如果我们把它简单成人话,那就是:
1. 事件感知:只看到事件的导火索。
2. 模式感知:看到事件的多个影响因素。
3. 系统感知:站在时间的维度,并结合外部环境一并思考。
好了,这个思考模式有什么用呢?
第一,提升思考的深度。
比如我们分析一个人取得了销售业绩。
1. 事件感知:因为他和对方喝了个酒,便把事情谈妥了。
2. 模式感知:为了这次谈判,他准备了很多资料,也积极地跟能决定事件发展的人沟通,还跟本单位领导谈妥了最低折扣。
3. 系统感知:在更早之前,他便积极地训练谈判技巧;有意识地积累相关客户的联系方式,有行业峰会也积极参加;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有需要的时候流程会比他人处理得更迅速。
你看,通过抽丝剥茧,便分析出整个事件背后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第二,避免归因错误。
比如有一天,A对下属发了脾气,下属的思考维度有这些:
1. 事件感知:这一次事情没做好,我的错。
2. 模式感知:A这几天一直加班,很焦虑,所以发言会比较直接。
3. 系统感知:这段时间我有很多问题没处理好,当时糊弄着就过去了,但是这些问题让他新生不满,久而久之,就对我有了情绪。
分析出具体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那么我就回归到公众号的运营来说。
1. 事件感知:有热点了,赶紧蹭一蹭!赚点流量!
2. 模式感知:除了热点,也要关注一下其他竞品发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题。
3. 系统感知:我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是不是需要围绕特定主题来表达内容?那么跟自己不相关的热点,是不是可以战略性放弃?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品牌,而不纯粹是流量!
你看,有了更系统地思考,也就有了更坚定的战略定力。
所以,这个思考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深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