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摘记2

读书摘记2

作者: 小溪66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1:38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2-1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1.从孔子的时代到上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仲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子曰:观于海者难为水,由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生活在海洋国家而周游各岛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该是多么不同。

    2-2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1.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治的中心,总是围绕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2.社会有4个传统的阶级,即士、农、工、商,商是其中最后最下的一个。士通常就是地主,农就是实际耕种土地的农民。在中国,这是两种光荣的职业。一个家庭若能“耕读传家”,那是值得自豪的。

    3.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2-3“上农”

    1.公元前三世纪有一部各家哲学的撮要汇编《吕氏春秋》,其中一篇题为“上农”。

    2.不仅在经济上,农业比商业重要,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农也比商高尚。

    2-4反者道之动

    1.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他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

    《易传》: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系辞传下》:日盈则昃,月盈则食。

    《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良家的格言。

    2-5自然的理想化

    1.道家和儒家不同,是因为他们所理性化的、或理论的表现的浓的生活方式不同。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人复节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2.蔽于天而不知人——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解蔽》。

    节选原文: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译文:

    墨子蒙蔽于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蒙蔽于只见人有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贪得的一面,慎子蒙蔽于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蒙蔽于只知权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2-6家族制度

    1.“农”只有靠土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走的,作为“士”的地主也是如此。由于经济的原因,一家几代人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他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的很好的制度之一。

    2.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5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基于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君臣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

    3.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经济条件打下了它的基础,儒家学说说明它的伦理意义。由于这种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制度及其理论说明都是很自然的。因此,儒家学说自然而然成为正统的哲学,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现代欧美的工业化侵入,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2-7入世和出世

    1.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指社会。

    2.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

    3.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2-8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1.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

    2.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注,但是他们对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自然的理想化,是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中国画的杰作大都画的是山水,翎毛,花卉,树木,竹子。中国诗歌里我们可以读到像陶潜(372-427)写的这样的诗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道家的精髓就在这里。

    2-9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难懂)

    这一部分,我读了两三遍还是不甚理解。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是:中国哲学注重人生智慧、内在的修行,西方的哲学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究。

    1.“农”的眼界不仅限制中国哲学内容,例如反者道之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2.诺斯罗普教授说过,概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蓝作为感觉到的颜色,就是一个用直觉得到的概念;蓝在电磁理论中波长数目的意义上,就是一个用假设得到的概念。

    3.这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我看见我面前的桌子,他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他是仅仅在我心中的一个观念,还是占有客观的空间,中国哲学家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

    这样的知识论问题在中国哲学(除佛学,他来自印度)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

    2-10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1.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适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这样数字,就是诺斯罗普所谓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

    2.商人也就是城里人,他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在城里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

    3.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的高于子的权威。

    3.中国人过去是农这个事实,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农的生活方式是顺其自然的。在西方,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他也是一个靠商业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这不是偶然的。

    2-11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一点感悟:读完这一章,我混沌的世界又透亮了一点。明白了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人际交往、家庭伦理、思想文化等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摘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qu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