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罗韦利,是意大利量子引力领域,科学历史以及哲学领域的理论物理学家,为时空物理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学术研究上的成功,还在于他将最深奥难懂的物理学和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甚至诗意的语言阐述出来。
他的第一本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已被翻译成41种语言,第二本书《时间的秩序》,更是凭借感性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常居科普类读物的畅销榜,上一次出现这种盛况,还是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
但你很难想象,在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之一的物理学家之前,卡洛·罗韦利是一名叛逆不羁的嬉皮士。
1956年,卡洛·罗韦利出生于意大利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开了一家建筑公司,那时的意大利,刚刚从战后的一篇废墟中,慢慢走向现代社会。
在卡洛·罗韦利的印象中,他的父亲很聪明,很温柔,虽然不是学者,但是特别注意教育,而她的母亲像当时所有的妇女一样,呆在家中照顾孩子。作为家中的独子,罗韦利的承载了父母全部的爱,并且母亲对于生活的热情,一直感染着他。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特别温顺听话,但奇怪的是从十几岁开始,他突然变得非常叛逆,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对1970年代的很多做法感到不满,从某个时候开始,我留长发,不想上大学,并计划成为一名乞丐,像流浪汉一样生活。
但他最终听从父母的意愿,选择在博洛尼亚大学读理科,他选择学科的时候很随机,相比较学习理科,大学时候的他更加热爱阅读文学作品以及哲学作品。
与此同时,他还投身于博洛尼亚的激进运动,屡屡参加社会改革,以期待可以改变世界。
罗韦利说:那时,我们非常天真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巨大运动的一部分,它将在世界上创造更多的平等,正义与和平。而这种运动之所以广泛,是因为它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直发展到嬉皮士的和平主义。
而在这种巨大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罗韦利从大学毕业后,就花了9个月在加拿大和美国各地旅行,当然出行方式就是搭便车。
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他无不遗憾的表示:我来自那个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非常叛逆的一代。
那是一个有着远大梦想的时期,我们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我沉迷于那种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失败的革命,世界根本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所以,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对此感到失望。
也是那个时候,我爱上了科学,吸引我的是,在科学中,你可以做出真正的改变,你可以用比在「真实」政治世界中更容易的方式进行革命。实际上,在科学界,你必须进行革命才能看到比以前更广阔的视野。
将科学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示,其实并不容易,而要将一本科普书变成畅销书,难度尤其之大,但罗韦利做到了。
这和他对物理学有足够深刻的认知有关,也和他的早年经历甚至性格有关。
罗韦利非常善用描述和隐喻,可以将复杂的想法,浓缩成精美的散文,并且在阅读的他的著作时,你可以看到各种历史,轶事,艺术,哲学,以及文化,这都源于他早年的大量阅读。而阅读他书籍时,那种难以言喻的哲学美感,最是让我心动。
罗韦利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不是哲学家,但我学习哲学,阅读哲学并参加哲学会议。过去最好的物理学家都读了很多哲学。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牛顿,他们都充满了哲学。物理学中目前存在一种反哲学的方式,我认为这对科学的发展是有害的。
年轻时的经历,使得他对理论物理学的非直觉性想法敞开了怀抱,能够更加宏观的去看待学术问题,并用更为敏锐细腻的方式陈述出来。
而他对现实世界基本结构的困惑以及无能无力感,在他投入基础物理学研究时得到了补偿,求问,读书,学习,物理学的世界有付出就有回报,它不会亏欠一个文艺男青年的付出。
所以,当本周我推荐大家阅读,卡洛·罗韦利的《时间的秩序》一书时,初衷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体验这种感受:对于贯穿我们生命的时间,也许我们理解的一直是错的,或者是片面的。
爱因斯坦曾告诉他的一位同事,他的妻子还活着。卡洛·罗韦利说,这种想法让他困惑。
但他也难免会去想,是否我们所理解的一切时间都是一次的,线性的,片面的。而宇宙处于多维甚至多元运行中,我们被连续时间的想法所迷惑,所以无法超越自己智慧和想象力的极限。
如果你觉得这种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么在阅读了他的著作《时间的秩序》后,或许你会有一些改观。
根据罗韦利的说法,时间只是一种幻想:我们对时间流的幼稚感知,并不符合物理现实,更多是虚幻的,简化的,即使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中,时间也变成了一种有效的简化,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时间。
罗韦利认为现实只是一个复杂的事件网络,我们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序列投射到这些网络上,整个宇宙遵循量子力学和热力学定律,由此产生时间。
罗韦利是循环量子引力理论的创造者和拥护者,在他的量子引力工作的启发下,罗韦利提出了「没有时间的物理学」的思想。
也就是说在罗韦利看来,时间既不是从过去走向未来,也不是匀速前进的,甚至于在微观量子的世界里,时间根本不存在,时间只是我们人类在特定的子集里,从特定的视角观察世界时,显现出的一个变量。
但同时时间又是明显存在的,在我们的感知和物理描述中,以牛顿,爱因斯坦的数学语言编写,但不是来自知识,而是来自无知。「时间向前」是熵增加的方向,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向。
物理学家的入驻,让时间这个命题变得越发复杂和有趣,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可以扩张和收缩,牛顿告诉我们时间受热量影响。
不管如何,用物理学的视角看待时间,会让我们对时间有了更多重的认识。
但即便如此,当被问及对物理学的研究,可否帮助他减轻在现实政治世界的痛苦时,这位老人还是如实表示:人类彼此屠杀,并且很难永远合作。对我而言,与物理学打交道无助于让我摆脱人类持续不断的自我痛苦。
但他也有拥有幸福的秘籍,那就是那些历史上永恒的伟大人物曾经告诉我们的:亲近自然,体验细小事物带来的富足,比如清晨的阳光,去海边闲适散布,抑或在黄昏吃面包和奶酪。
这大约是上帝将人类逐出伊甸园后,所给予的唯一救赎吧!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像罗韦利那样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很难,拥有他那样渊博的知识储备很难,但是体验同款幸福的能力,其实我们一直都有!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