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可怕的是,一直沉醉在自我感动的付出中。
“朱雨辰应该会一直单身”。
“朱雨辰可能更难找对象了”。
“39岁还单身,不是没有理由的”。
……
这是很多观众在看完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后发出的感叹。
让大众觉得朱雨辰会“注定孤生”的,不是他名气不再、身材发福,不是他脸上星星点点的痘痘,而是把他当宝贝养大,爱他爱到令人窒息的妈妈。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
……
以上这些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觉到窒息的“贤妻良母”言论正是出自朱雨辰妈妈之口,看完节目,你会诧异一个母亲为了儿子竟然可以如此“疯狂”。
朱妈妈对儿子这种无私的奉献,看起来令人动容,但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其实也是无意中给孩子的枷锁。
现实的真相是朱妈妈这样的妈妈,真的大有人在。
小小的老公木木出差了,正好赶上这两天北方急剧降雪、降温。
小小的婆婆坐立不安,晚饭时候,不停的叨叨:“这么冷的天,你说木木带着厚衣服了不?他冷不冷?”
小小淡定的说:“没事儿,妈,他是司机,冷的话,就在车里就好了。”
婆婆不淡定了:“老在车里呆着,空气又不流通,你说他难受不难受?”
小小这会儿不淡定了:“妈,他都快四十的人了,怎么也知道怎样照顾自己。”
婆婆并没有理会小小说的,继续唉声叹气:“你说这孩子,也不知道冻着了么。”
小小低头看看坐在一旁吃饭的儿子,心中默默的嘀咕:“四十岁的人还照着四岁养,悲哀。”
小小的老公木木在外面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但回了家,尤其是回到老母亲那一定是不善言辞,沉默的时候居多。为什么会这样?那一定是在逃避老妈的唠叨,逃避那份让人窒息的爱。
饭后,小小四岁的儿子在沙发上走来走去,小男孩儿嘛,毕竟是调皮,但是只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小小一般不会多加干涉孩子。
但,孩子的奶奶却不这么想,奶奶张嘴就喊:“你就登高爬低吧你,这么不老实,一会儿摔倒了就把门牙磕掉了。”
儿子在沙发上冲奶奶扮鬼脸,说:“臭奶奶。”
奶奶生气了:“你个臭小子,说什么呢?看我不打你屁股。”
孩子爷爷看不下去了,低声吼:“你有完没完了,叨叨叨、叨叨叨,烦不烦?”
这时候,奶奶才骂骂咧咧的回到卧室里。
小小叹了口气,低声说:“放心吧,儿子,妈妈一定不会像你奶奶一样禁锢你的身体和灵魂。”
母爱到底应该怎样爱?
是操不完的心?还是及时的放手?
答案一定是——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如果母亲没有做好断舍离,那遭殃的不仅是儿子,还有儿子的儿子。
在一个家庭中分离很重要,它不需要仪式,但却是必经的阶段,它意味着每个家庭成员需要调整生活的重心,面对接下来自己的人生任务,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捆绑在一起,把一个人的小问题变成一个更大的家庭问题。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里谈到过,一个权威型的母亲,会让女儿模仿,变得刻薄挑剔,而儿子会开始防御,怕被批评,所以只能表现的恭顺。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也得知道人的成长,不是延续原生家庭的生活,而是割断脐带,打开属于自己的人生。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