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毛泽东41岁。
我们都知道,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苦战一年多,未能打破第五次“围剿”,被迫长征。但他们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失掉这次战争的呢?
黎川失守
1933年9月份,国民党军开始进攻。此次他们采用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于28日占领了黎川。
1934年1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和李德等人以黎川失守和浒湾战斗失利之事,完全加罪于萧劲光一个人,在瑞金对他进行公审,称之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判处他五年监禁徒刑,开除党籍、军籍。
事实上,在公审之前,李德等人居然还主张杀掉萧劲光。因毛泽东、王稼祥的坚决反对,才处以徒刑。
六届五中全会
1934年1月15日—18日,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讨论秦邦宪关于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张闻天关于苏维埃运动与它的任务的报告等。
这次全会错误地判断中国已存在“直接革命形势”,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将决定中国“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继续坚持过左的土地政策,批判所谓“富农路线”;继续贯彻错误的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继续推行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干部政策;全面肯定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路线。
毛泽东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广昌失守
4月28日,广昌失守。广昌战役是由秦邦宪、李德直接指挥的。红军因同敌人进行阵地战,并采用“短促突击”战术,虽然给予敌人重创,但自身伤亡五千五百余人,占参战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被迫撤离广昌这个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
准备撤离
长征并不是临时、仓促决定的,其实是有准备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鉴于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日渐逼近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随即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批准,不久共产国际复电同意。
夏季,为准备战略转移,中央书记处决定,由秦邦宪、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
“六路分兵”、“全线抵御”
7月上旬,国民党军重新调整部署后,以三十一个师的兵力,从六个方向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发动全面进攻。
秦邦宪、李德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军事战略,在前方指挥各路红军节节抵御,同优势敌人拼消耗,企图在各条战线上同时阻挡敌人,结果任何一路都未能阻止敌人前进,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北上抗日先遣队
7月7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七军团六千余人,由军团长寻淮洲等率领从瑞金出发开始北上。
先遣队经福建向闽浙皖赣边前进,因时机已晚,兵力单薄,没有达到吸引国民党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调离一部的目的。
失去打破“围剿”的希望
8月31日,国民党军占领广昌的驿前。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线和北线都被敌人突破,西线和南线也形势更加危急,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已经断绝,仅剩下战略转移一条路。
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前往湘鄂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10月21日夜,红一军团在赣县王母渡、信丰县新田之间突围。25日,中央红军经过战斗,全部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
就这样,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整理自《毛泽东年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