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作者: 深海鱼的眼泪1988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07:38 被阅读0次

    1.棍棒教育之下培养出来的“好皇帝”

    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杨坚与北周当时的皇帝是何种关系呢?原来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是当时北周皇帝宇文赟的皇后。所以杨坚就是皇帝宇文赟的岳父。

    宇文赟当皇帝时21岁。宇文赟在做太子时, 其父亲周武帝对宇文赟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棍棒教育。还整天扬言,如果不好好表现,就要废掉宇文赟的太子之位。所以,宇文赟在忍气吞声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周武帝去世后,宇文赟如愿以偿的继承了大统。当皇帝以后,压在他头上的大山不见了。大臣要见他,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大臣在见他之前,必须先吃素菜三天,然后还要沐浴一天才行。后来,22岁的宇文赟因为酒色过度,一命呜呼了。

    2.姥爷夺权,隋朝建立

    宇文赟死后,年仅七岁的宇文阐(周静帝)即位。放到现在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学生啊,怎么能治理过家呢。周静帝“任命”自己的姥爷杨坚为丞相。从此杨坚控制了北周的政治。后来,杨坚自导自演了外孙禅让皇帝位,姥爷“极不情愿”的接受禅让,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完成了北周到隋朝的政治大剧。那一年是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朝的第一位皇帝——隋文帝。

    3.陈叔宝成井底皇帝,隋文帝一统华夏

    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定都建康的陈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励精图治,想要统一中国。而南方的陈朝皇帝陈后主却不问政事,沉迷享乐。唐代名臣魏征这样评价陈后主: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翻译成我们的大白话是什么意思呢?陈后主是温室里的花朵,长着一双像女性一样柔软无骨的手。所以陈后主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这位陈皇帝却也创造了一项中国历史记录——那就是竟然两次向自己的妃子下跪。这样的皇帝如果不当亡国之君真是屈才了。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在隋朝军队即将攻入国都之时,陈都还还有十万精兵。然而,这位陈后主却早已吓破了胆,终夜啼哭不止。后来,隋军攻破了建康,陈叔宝却带着两个妃子以及十几位宫人从宫中逃出。逃出后堂景阳殿后,陈叔宝及两位妃子隐匿在枯井之中。到了深夜之时,隋军士兵发现了枯井,并向井内大声喊叫。井下的陈叔宝早已被吓的魂飞魄散,却不应答。后来,士兵扬言要往井中投掷巨石,陈后主方才求救。众士兵抛下绳索往上拉人时发现异常沉重。原本只想着陈后主身宽体胖之固,拉上来才发现,一根绳索竟然拉出了三个人:陈后主及两个妃子。引得众士兵“哈哈”大笑不止。后人为了汲取亡国之君陈后主教训,遂在南京鸡笼山鸡鸣寺旁边立井,取名为胭脂井。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统一中国。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永远是发展的主流。谁完成了国家统一,都会彪炳史册。隋文帝也不例外。266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但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在晋惠帝统治时,出现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西晋元气大伤。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出现了五胡乱华。最终316年,匈奴军队攻破长安,西晋最终灭亡。中国再次陷入了长期的分裂。直到589年,隋文帝灭陈,中国历史才结束了27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妻管严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在他身上有这样一些标签——诸如怕老婆之类。隋文帝最怕的这位皇后名叫独孤伽罗。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隋文帝都不能向别的皇帝一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因为独孤伽罗不允许隋文帝与别的妃子亲近。选宫女时,独孤皇后会选一些相貌普通,甚至是颜值低的丑女。在决定国家大事时,隋文帝也会与独孤皇后商量。因此宫廷内称他们为二圣。

    一次独孤皇后病了,隋文帝偶然见到了一位绝世少女,后来隋文帝就想让这位绝世美女入宫,但是病中的独孤皇后知道了这件事,醋性大发。趁隋文帝上朝之时,派人把这位少女杀了。并残忍的将血淋淋的人头装到盒子里,然后送给隋文帝看。

    隋文帝看到这个人头时,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郁闷至极,无处发泄,一溜烟骑着马狂奔了二十多公里。大臣紧随其后,杨坚愤怒的对大臣说:“我贵为帝王,竟然连亲近嫔妃的自由都没有。”多么可怜的隋文帝啊。但是我们也得明白一个道理啊,没有约束的自由是可怕的。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彻底自由了,沉迷在美色中不知节制,最后得病一命呜呼。在临死之际才想起了那个约束他的独孤皇后。他的临终遗言是“如果独孤皇后还活着,或许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这位“妻管严”皇帝把国家治理的怎么样呢?据历史学家统计,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才达到。隋文帝时,国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全国五六十年。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文帝是怎么做到的呢?

    (1)编订户籍历朝历代以来,在统计人口方面都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在古代,政府的很多税收都是按照每户的人口数进行征税。所以上至富家大户,下至平民百姓都拼命的隐瞒户口,出现了很多“黑人”。当然这里的黑人不是来自非洲的朋友,我们现在很多地区把没有户口的人称为黑人。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明明是壮年,却装老、装小,来逃避徭役和税收。

    隋文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为了查实人口,隋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索貌阅。大索貌阅主要是指通过核实每个人的相貌、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家庭住址来让隐瞒户口的人无处可藏。貌阅的字面意思也是通过户口上描述的相貌与真人进行对比,看是否是同一个人。通过大索貌阅,重新编订户籍。隋朝找出了很多被瞒报的人口,最终发现了164万隐瞒户口人,国家税收自然也就增加了。可以说隋文帝最早开启了中国历代人口普查的先河,解决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口的疑难杂症。

    (2)统一南北度量衡。自西晋灭亡以来,政权分立,国家不能一统。各个政权都使用自己的币制和度量衡。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重新铸造五铢钱,统一度量衡。在上册我们学过秦始皇、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就包括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铸造半两钱,而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一个繁盛的统一王朝必然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开创了一套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完备的政府机构。封建制度已经迈入了成熟阶段。隋以后,历朝历代基本都沿用隋文帝开创这种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三生六部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事务分工明确,同时把决策权和建议权进行了分离,基本能做到权责分明。同时还避免了大臣专权的现象,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在最鼎盛时,隋朝有五千万人口,一直到后来的唐朝开元盛世时人口才恢复到隋文帝时期的水平。垦田面积增加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的王朝后来的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辽阔的疆域。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毫不夸张的说,隋炀帝和历史上的汉武帝一样,都是富二代。文景之治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为汉武帝开创了一代帝业,名扬千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文帝时,隋朝也是积攒了大量的财富,隋炀帝也想做出一番彪炳史册的大事业。

    隋炀帝继位后,利用其父积累的雄厚的国力,从605年起,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纵观南北的大运河。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一条大运河呢?在上册中我们了在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江南地区开发以后,南方的粮食产量逐渐增多。为了防止江南地区利用雄厚的财力造反,同时满足北方地区人口以及戍边的粮食需求,需要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但是这种设想受到了中国地理条件和运粮成本的限制。中国地势西高东西,所以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南北流向的大江大河不多。其次,陆运粮食成本太高,同时运粮小,速度慢。比如通过人推车运粮,那么从江南地区的杭州向北方的涿郡(今天的北京)运粮,大约有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如果一天能行走80公里,那也得一年多的时间。运粮的人在路上得把所运的粮食吃一半。所以通过陆运粮食太不划算。综合考虑,修建大运河,通过水运来运粮食是一种成本低、运量大、运速快的方式。

    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朝统治,隋炀帝开始着手修建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我们掌握三点、四段、五河。三个点一个是运河的最北端到达涿郡(今北京)。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南北水运大动脉,从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四段怎么才能记住呢?

    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大运河修建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它永远畅通。所以最北端的两段的第一个字分别是永、通,简称永远畅通。永济渠、通济渠我们就记住了。邗(han)沟不能读成“干”沟。江南河,原名为江南运河,顾名思义也就是长江以南的运河。江南河联通了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从北向南以此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口诀是“海边黄色的槐树长(zhang)钱了”。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没有之一。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全长190千米。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厉害了我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作用呢?加强南北交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方位的交流。使中国南北的方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结束选官考做秀、拼爹的时代,开启以成绩定高低选官模式新时代

    纵观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历史,如何才能做官呢?一言以蔽之,拼爹。

    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亲戚以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是赤裸裸的“拼爹”时代。到了西汉汉武帝时,另各地官员举孝廉。但是孝廉这种东西是无法测量的,无法测量就容易产生腐败。很多“影帝级”的人物可能通过孝廉的表演而被征召做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被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何为门第?门第是指上是家庭地位在社会上的等级表现,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社会下层的民众即使博学多才,能力超群也很难得到重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尝试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但是这种考试的方式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到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是形成。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的实施有何影响呢?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想当官,拼的是家庭门第,俗称“拼爹”,国家的选官用人权力掌握在大的家族手中。但是科举制的实行,把选官用人权牢牢的掌握了皇帝的手中。

    (2)扩大了选官范围,平民之子也可做官。有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科举制最大好处是给了广大社会底层的百姓希望,只要努力读书,通过科考,就能够做官,能够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3)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影响深远。自隋朝以后,科举制成为了历朝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7. 隋炀帝的暴政与隋朝灭亡

    隋文帝厉行节俭,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但是他的继任者却与他截然相反。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隋炀帝。中国古代讲究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要对此人进行一番评价。对皇帝更是如此。在皇帝死后,专门评价过世皇帝的制度称之为谥法。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的谥号是“炀”。当然了这个称号是唐朝无偿送给他的。

        炀是什么意思呢?依照《谥法》,“炀”有三层意思:一、好内远礼(贪恋女色不尊礼法);二、去礼远众(破坏礼制背弃公众);三、逆天虐民(违背天理虐待人民)。说句不好听的,也就相当于骂他是一无是处,十恶不赦。隋炀帝到底做了什么,已经坏到人神共愤的地步?

    原因在于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不从实际出发。多用以形容浮夸作风。说得通俗点就是做人不够低调,喜好大排场大场面。同时隋炀帝还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对于建功立业有着近乎狂热的渴望。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经三次巡游江都。每次都是劳师动众,搞大场面,大排场,显示自己的皇帝的威风。隋炀帝一次巡游,只见运河中船只首尾相接,长达二百余里,夜晚灯火照耀大地;骑兵夹岸行进,严密保护。所经过州县,五百里以内,都要供应珍馐美味,一个州每天时常要出动一百辆车来运送。后宫美女吃的发腻,启程时甚至全都抛弃掩埋。当初为了制造龙舟,征召工匠民夫,因督促严厉,死者达十分之四五。隋炀帝的出发点正确也罢,错误也罢。百姓不关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百姓看在眼里的,只有自己的朝不保夕,和你的穷奢极欲。这赤裸裸、血淋淋的比对所引发的民怨,将是隋炀帝无法承受之重。最终,隋朝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程度最深的山东地区。为什么山东人民受害程度最为严重呢?《资治通鉴》卷181隋大业七年记载的情况最清楚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自去岁谋讨高句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馑,谷修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所运米或粗恶,令民籴而偿之。又发鹿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诞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调发了大量的山东民工。而山东地区的封建官吏和士族地主,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30余郡;第二年,山东又发生大旱灾,加上流行疫疬,灾情极其严重。天灾人祸使得富庶的山东大地满目疮痍。更为严重的是,隋炀帝数次东征高句丽,都把山东作为进攻高句丽的人力、物力供应基地,在这一带增置军府,扫地为兵,强壮男子大多被征发当兵。在东莱造船的劳役和负担,以及向河北运粮的差役等,这些沉重的负担统统压到了山东人民的头上。在这种残酷的役使和士族土地压榨之下,山东人民无路寻生,不断发生反抗的呼声。而后发端于山东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支反隋队伍,隋朝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2013年4月,扬州市在一处住宅小区兴建时,发现了两座古墓。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墓主人会是谁呢?

    在已发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而表明墓主身份的铁证则是墓志,铭文清楚写着“隋故炀帝墓志”等字样,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为何会如此呢?

    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2013年4月12日在扬州召开论证会,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有人说“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发牌就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会有意义!”然而,隋炀帝确是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遥想当年,站在龙舟船头,指点江山的杨广,做梦也许不会想到自己被部下活活勒死的场景。透过历史长河,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要时刻保持谦逊,把手中的牌尽可能的打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wx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