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81abb370266345c3.png)
——《道德经》人生三宝之五
□ 湖 山
《道德经》的人生三宝中,慈和俭比较好理解,最不好理解的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从字面上解释,“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走在、居于天下人之先。据此不少人认为,老子的这种思想是消极的,是不思进取的,其实这是对老子的误解误读。
理解“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去作肤浅的解释,而应该联系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深刻内涵,作深入的理解。综合王蒙先生和曾仕强先生的解读,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慎为天下先”,二是不首先挑起战争,三是敢为天下先。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比较全面准确。
一、“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无为而治”
前两年我读到了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骆新与王蒙先生谈《道德经》的一篇博客,对我们理解“不敢为天下先”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骆新说,前不久我见到原文化部的部长王蒙先生,老先生这十几年中一直在研究老子。我问他:《道德经》五千言,有哪句话您认为是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吗?
王蒙先生回答:“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一直被我们批判,认为它代表了甘于落后、排斥竞争的没落贵族的思维方式,其实按照王蒙先生的解读,这恰是我们不了解老子所导致的误读。
老子这部书,并不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他更针对的是当时的执政者,“不敢为天下先”的本意,并不是要放弃竞争,而是在提醒执政者,不要自作聪明,仗着有点权力,就做出违背民意的所谓“创新”。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瞎折腾!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289edca782a533b2.png)
王蒙先生是著名作家,已经80多岁高龄,他人生阅历丰富,国学功底深厚,年青时就开始读《道德经》,先后出版了《老子十八讲》、《老子的帮助》等专著,对老子思想的领悟准确而深刻。他认为《道德经》最值得深思的一句话就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基于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省。
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让执政者要“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乱作为。历史上许多执政者都很想“有为”,很想做出一些“敢为天下先”的事情,个人拍脑袋、想当然,脱离客观实际,做出许多错误的决策。
前几年媒体有一则报道: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12f3fc486b338ce4.png)
河口是个边陲小城,与越南老街省隔红河相望,是国家一级口岸。2010年初,一份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商业项目,被写入红河发改委一号备案中。它的项目用地,正好位于中方界河的河堤上。事实上“文化长廊”项目刚一提出,便遭到多名当地官员的反对,他们主要是担心引起国际纠纷。
尽管有反对声,在“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文化长廊”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报备、审批,2009年11月开建,费时一年零四个月竣工,总长度为1053米,总投资额为2.7亿元。
到2013年,拆迁已成定调。2014年5月23日,几套拆迁设备在川流不息的滨河路上开进。“文化长廊”为何如此短命?官方说:“主要是政策调整。”但在规划部门看来,“短命工程”的焦点在于,县里对城市规划不够前瞻。官方给出的拆迁和补偿费用预算大约为3亿元,除开省州两级拨款外,河口县大约要承担2亿元的负担。这笔费用,比河口县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还要多2000万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075ce4af090b8913.png)
这就是王蒙先生讲的“瞎折腾”,不顾当地干部群众的反对,没有经过科学周密的论证,领导一拍大脑袋,就投入巨资建设,仅过了三年又投入巨资拆除,真是不折不扣的劳民伤财。老子反对的就是这种“有为”,违背民意的乱作为。
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统治者尊重民意,尊重规律,“慎为天下先”,因为再高明的领导者也有他个人的局限性。以领导者的个人意志来进行经济建设,本身就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处先,就是“瞎折腾”,“瞎折腾”就会劳民伤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其内涵就是不折腾。
二、“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争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它是直接针对战争行为的,体现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因为“敢为天下先”就必定要争、要夺、要斗;要逞强、要争雄、要有为。
老子所处的时代,周王朝内部你争我夺,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大家都想争权夺利,争当霸主,形成了“春秋无义战”的局面。亲历了战乱的老子,目睹了战争的罪恶,政权的更迭,民众的痛苦。在战乱中,他管理的国家守藏室大量的典籍散失,他也被迫丢弃了官职,他是为了躲避战乱才隐居的。他认为统治者“不争天下先”就不会发动战争,天下就会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acd6122a080b71ca.png)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主动挑起战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不敢做发动战争的主方,而只作为应对侵略的客方。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对后世兵家的影响深远,形成了后发制人、以退为进、以防为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战略战术,毛泽东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都是从老子思想里派生出来的战争智慧。
三、“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成为众人的领袖。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是一个悖论,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曾仕强先生说:“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老子真正的目的不是让你落后,而是让你领先。
“不敢为天下先”是一种积极进取,稳中求进的思想,它要求你在条件不具备时不要冒进,而是应该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壮大实力,最后以自己的实力名符其实的领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b83993a0c6533676.png)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认为,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对他的影响很大。海尔集团的发展壮大,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的成功范例。
1989年,中国的家电市场突然出现了一种异常火爆的消费需求,当时各种家电企业蜂拥而上,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家电企业三班倒扩大生产,大有遍地是黄金的态势。扩大家电产量,乘机大捞一把,也是海尔人当时最渴望的事。张瑞敏从老子的哲学中悟到了祸福相生的道理,他意识到这种井喷式消费的局面只能是一时,井喷过后市场必然疲软,企业要想在那时候幸存,只有靠质量。他力排众议,不因市场的诱惑而降低一丁点质量,坚决不搞突击生产。
事实证明,张瑞敏的做法是明智的,进入90年代,家电市场处于饱和状态,那些突击上马的家电厂家,不得不通过降价抛售的办法来挽救企业,一些家电企业倒闭了,还有一些在死亡线上挣扎,而海尔因为质量过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消费市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e8eb36333ad10f0c.png)
张瑞敏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消极地看别人进步,然后跟在别人后面效仿,而是心怀谦卑,与万物无争,才能够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缺陷。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素质,是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智慧。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争一日之短长”,很多时候“慢半拍”可以使人冷静思考,稳中求进,避免决策的失误。1993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勃兴,许多企业改头换面进军房地产业,挪出资金投资这一新的行业。张瑞敏也看到了房地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一旦进入了房地产业,必然导致家电品牌的弱化,海尔人十年辛苦打拼出来的金字招牌,很可能因为房地产利润的失去,而难以东山再起。他说:“思想上稍微守不住防线,企业决策就错了,那海尔就不是今天的模样了,做事应该不争一日之短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33d7531bf54ae3a8.png)
老子说“不争而善胜”,不争不是要你放弃竞争,而是要使你最后取得胜利。张瑞敏在关键时候不冒进成就了海尔的事业,帮助海尔屡次在风口浪尖上屹立不倒。从企业文化的层面上说,这要得益于张瑞敏对“不敢为天下先”的深刻领悟和实践。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海尔的竞争方式就是不断创新,以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当海尔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形成了强大的实力,同行“莫能与之争”时,它就必然成为了中国家电企业的龙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