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看了两本爱丽丝门罗的书,我真的太喜欢这位女作家了,甚至成为了一个灯塔一样的存在。尽管隔着一整个太平洋,我们的小镇生活却如此相似,她描述的生活,我似乎能看到很多影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她的作品里,我能看到那些被我忽略的或未曾察觉的情感(当然它们并非不存在),仿佛自己也被重新梳理了一遍。
在她的冷冽精准的文字里,我才感受到真实的生活确实如此,没有那么多惊喜与浪漫,更可能是无聊、乏味,甚至有些艰难和残酷的,但是生活也是可以忍受的,或者说人会挣扎,会想办法,所以总还是能过得下去的。作者的妈妈,出生于农场,但向往一种更不一样的生活,她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她总是很严肃、正经,一板一眼与周围格格不入,并不受大家欢迎。作者的爸爸,显然务实得多,他似乎总是在为一家人的生计筹谋,他圆融也更能适应生活和周遭的变化。他经历了战争、经济大萧条时期,可能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处在低谷或下坡路,农场经营失败的时候他选择去铸造场上晚班,非常辛苦常常十二点后才能下班,但他也并没什么不满。在某种程度上我钦佩且为这样务实的乐观主义感动。作者的母亲后来得了阿兹海默症,去世的时候她并没有回去见最后一面,她说付不起旅费,想必也是内疚自责遗憾的,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过下去,她写道: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某些让我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但我们原谅了,我们每次都原谅了。
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心智并不太成熟,像是一个总是长不大的孩子,对生活有很多期待和幻想,一方面我其实也挺能吃苦的,但另一方面我又总是幻想着逃离,以为总有另外一种玫瑰色的生活可以奔赴。但其实从来都不存在这样的选项。这周五的时候和两位合伙人见面吃饭聊天,他们说起了当下创业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一地鸡毛,也有很多苦难和烦恼。所以我以为离开了当下的烦扰,实际上等待我的不过是另一种罢了。因此,还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吧。但门罗也给了我信心,其实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亲爱的生活”。
在《你以为你是谁》这本书里,我的心路历程就更加相似了,野心勃勃的小镇女孩觉得小地方就是桎梏,一心外出闯荡世界,想在江湖上混个出人头地,经历了种种最后也算拥有过一切了,还是忍不住回首再望向自己来时的地方,从逃离到回归,她的一生都在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你以为你是谁?近几年我总是越来越常常回想起小时侯的事,那些记忆非常遥远了,却觉得津津有味。我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并不那么快乐,周遭有很多争吵混乱的声音让我想要赶紧逃离,但现在似乎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有一个想法,如果我要选一个定居的城市,那一定是需要️有山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