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也称“尉迟恭”,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下著名的战将,与秦琼一起成为“门神”的代名词。尉迟敬德死后,陪葬太宗昭陵,地势平坦,墓冢突出,当地人称为“东尖塚”或者“敬德塚”——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唐昭陵公布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唐昭陵的一座陪葬墓,尉迟敬德墓成为“省保”单位;1961年3月4日,唐昭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尉迟敬德墓也成为“国保”单位的一部分。
如今,在尉迟敬德墓前,只竖立了一块老旧的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紧邻公路边,镶嵌进墙体,看不到背面,正面也不清晰,写着“敬德墓”三个字。
尉迟敬德墓位于昭陵东南的烟霞乡,随着周围村镇的不断发展,这里逐渐被现代建筑包围,看不出墓冢曾经的风貌了。在墓冢的南侧,原本有石虎、石羊和石人等,以及一块高大的“尉迟敬德碑”。
1971年10月22日至1972年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对尉迟敬德墓进行发掘,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南北长约56米。
如今,这里什么也看不到,关中环线从墓冢南侧经过,石刻和石碑分别迁移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东西向的公路下面,便是曾经的墓道和天井。
路边的墓冢,南侧被围墙包裹,东西两侧都是临街的商铺,根本无法靠近尉迟敬德墓。墓冢上方长满高大的树木,公路旁边没有明显的标志,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们,谁会注意到这座墓的存在?
我向西走了十几米,进入烟霞镇政府的院子,希望能够靠近尉迟敬德墓,但是墓冢根本没在这里面;于是,我又向东走了几十米,进入一座小型商业街,墓冢果然位于这里的西南角。
但是,眼前的景象,让人很尴尬。头顶上电线缠绕,到处堆放着杂物,没有下脚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外面看着还挺整洁,里面竟然这般模样,反差真是太大了呀!
尉迟敬德墓被盗严重,没有留下多少随葬品。但是,发现两块珍贵的墓志铭,分别是尉迟敬德和妻子苏氏的墓志铭。其中,尉迟敬德的墓志铭呈正方形,边长1.2米,厚度0.25米,为目前昭陵陵园内发现最大的一块墓志铭,墓志盖上的“飞白体”令书法爱好者称奇,成为是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尉迟敬德原名为“融”,河南洛阳人,与文献有别。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刘武周起兵反隋,尉迟敬德任偏将。武德三年(620),投降李世民,跟随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和徐圆朗。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元吉,后论功行赏,尉迟敬德被定为头等。后来,专心修道,不闻政事,长达十六年。显庆三年(658),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下诏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