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作者: 此生未完成1994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21:12 被阅读0次

国家之间的斗争,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特定社会结构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历史大势,很多时候是由这些藏在明面下的冲突决定的。

“孟达反叛”的常规版本

中国人普遍都熟知诸葛亮北伐中原,与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故事,两人的第一次斗智,与一个叫孟达的人有关。孟达原本也是蜀汉的臣子,也就是刘备、诸葛亮的旧部,他在早年刘备在世时,犯过严重的政治错误,他自己知道求饶无望,索性就投奔了曹魏。在魏国这边,当时已经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当政,曹丕重用了孟达,并利用他的私人军队,让他镇守蜀魏两国之间的要道。后来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前后,这时刘备死了,曹丕也死了,两边都换了新皇帝,孟达在魏国的日子不好过了,他就想回到蜀汉是不是反而更好呢?于是孟达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上了诸葛亮。诸葛亮大喜,写了好多信劝他回来,李严也给孟达写信。李严是孟达的老相识,又与诸葛亮一同接受了刘备的托孤重任,所以他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李严告诉孟达,回来一定会受到重用,这就让孟达下定了决心,要暗自接应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算是给自己回归蜀汉交个投名状。没想到诸葛却在孟达摩拳擦掌之际,故意把他要反叛的消息泄露给了魏国,魏国方面司马懿早对孟达不放心,马上出兵来围捕孟达。更奇怪的是,诸葛亮见死不救,任由孟达被围攻了十六天后败亡。

蜀汉的主客矛盾

史书上记录这个故事时,一般都定调说,诸葛亮是厌恶孟达反复无常,所以见死不救。但是北京大学已故的历史学教授田余庆,却对这段历史给出了一个不同的解释版本。这个版本让人听得一身冷汗,让人意识到,历史和人心有多复杂。这段历史中,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蜀汉的主客矛盾,所谓的客是谁呢?就是刘备这群人,他和他手下的兄弟们,几乎没有蜀川人士,仅凭冒险而占据了原本属于刘璋的西蜀,当然是客人,又被称作新人。蜀汉的主人是谁呢?刘璋留下了大量的旧臣,这些人多半都是蜀中的世家大族,在当地树大根深,属于蜀中的主人,又被称作旧人。主客关系从来都是很麻烦的,刘备集团的新人虽然是统治者,但毕竟人少,出身上也并不高贵,蜀中的旧人,虽然是被统治者,但是人多,出身也比较高。刘备假如不能把旧人用起来,就不能统治蜀川,另一方面,如果不应新人制衡旧人,弄不好就说不清江山是谁的了。

诸葛亮是新人的领袖,李严是旧人的领袖,所以刘备托孤的时候,要委托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刘备考虑,在身后也要维持新人和旧人的平衡,阿斗才能坐稳江山。但是李严显然有更多的想法,他在诸葛亮筹划北伐之际,分兵屯驻到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在这里发展起庞大的势力,这就摆明了要和诸葛亮唱对台戏了。诸葛亮如果不能摆平李严,可能旧人多半都回去重庆投奔李严,那样蜀汉很可能就分裂了。所以诸葛亮以北伐之名,想把李严从重庆调到自己身边来,便于就近控制,但是李严百般推脱就是不出来,谁都不傻。现在突然有了孟达这一出,孟达是属于蜀汉旧人系统的,如果他回来的话,十有八九会站到李严那一边,诸葛亮就更没得玩了。但是诸葛亮眉头一转计上心来,利用了孟达回归这件事情,让李严给孟达写信,李严一看孟达可能回归,马上发现了有可能压制诸葛亮的办法。李严想到孟达有可能回来相助压制诸葛亮,就放松了警惕,接受了诸葛亮的调遣,离开了重庆。一看调虎离山计终于成功了,诸葛亮马上再放出第二手,把孟达要反的消息透露给魏国,然后坐看孟达被灭掉,李严没有了外援,只能任凭诸葛亮收拾。又过了两年,诸葛亮料理了其他外围问题后,把李严贬为庶人,终于完成了对于蜀汉的新人、旧人两大系统的整合。诸葛丞相从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变成一个超级腹黑的角色,田教授的分析符合当时的权力关系逻辑,也符合人性。

士族和寒族的斗争

出身高贵的世家大族,与出身不高的人之间的权力争夺关系,出生高贵的历史上被称为“士族”。士族把好事都占着,他们垄断着各种官职,垄断着舆论,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这些人经营了上百年,盘根错节树大根深。但是天下大乱之际,说自己能以德服人、很有知识水平,是不够用的,还必须能摆平这种乱局,得靠能做事的人。问题是能做事的人,不一定是士族,很多事寒族出身,他们可能很有功绩,却又被士族看不起,各种冲突于是就浮现出来了。诸葛亮对抗李严的过程,不仅是主客矛盾的表现,同样也是士族和寒族矛盾的表现。外来的客,在当地没有根基,肯定不会被李严这些士族看得起的。从这个腹黑的故事出发,再看看汉末三国的各种冲突,便会发现士族与寒族的冲突无处不在,并且它会在皇帝、士族、寒族、官僚、平民等等各种复杂的权力博弈中,变得更加复杂。三国时期的很多故事,都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比如袁绍和曹操,就分别是士族寒族的代表人物。袁绍家族,号称四世三公,所谓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这是三个最尊贵的职衔,袁绍他们家四代依赖都有人担任,袁家绝对是士族领袖。士族最初的敌人是宦官,就是贤臣和小人之间的对抗,所以东汉中后期的宦官政治愈演愈烈,其实是皇帝与士族的对抗愈演愈烈。黄巾大起义,天下大乱,袁绍找机会带兵杀入京城,把宦官们连锅端了。

曹操对士族的打击

这种乱世里,更能干的就脱颖而出,曹操崛起了。曹操的出身非常可疑,曹操的爸爸曹嵩,是官宦曹腾的养子,由于曹操的出身,袁绍之流完全看不上他,觉得他也是阉党。曹操极力想清洗他的阉党身份,因为他自己也看不起阉党,他想要加入士族,但是士族却不乐意带他玩。曹操在阉党和士族双反都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那就只能从平民那里取得支持,以此作为本钱来跟士族斗。这股力量从哪来?黄巾贼!黄巾贼就是平民,曹操在青州平了黄巾贼之后,将其收编为“青州兵”,这是曹操最重要的资本。曹操以此为基础,一把获得了跟士族掰手腕的资格,后来又陆续打掉了一对顶级士族,诸如袁绍、袁术之类,当然还有纯耍嘴皮子的士族如孔融之类。这些士族位高权重,又有很大野心,曹操把他们全削平了,因此他得意地说:“设若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曹操为了防止有人再称王称霸,不断地打压士族,这就意味着必须源源不断地从平民中选拔人才,他有一句话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意思是士族有德行,太平年月里,我可以容忍你们这帮家伙,但在乱世里,就是赏功能的时候,也就是器重有本事的人,你就算是偷鸡摸狗之辈也无所谓,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得到重用。曹操以这样的观念,就把士族和寒族的界限给打掉了,他所凭借的根本力量,就是出身平民的青州兵。但是青州兵只服曹操一个人,等到曹操一死,青州兵马上哗变,曹丕完全控制不住局势,只能发点路费让他们回家了事。曹丕没有了支持自己对抗士族的力量,而且他还是篡位的,更不能服人,在这种情况下他若想玩得转,就必须对士族让步。怎么让步呢?曹丕接受了士族的建议,说咱们搞“九品中正制”吧。九品中正制在名义上是把人按照能力分成三六九等,来安排职务,但能力的高低由谁来判断呢?是由士族来判断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士族势力的大回潮,垄断了高级职位。

士族最终战胜寒族

东吴和西蜀,也都面临着士族与寒族的冲突问题,并且在这两国,士族寒族冲突还都与主客矛盾搅和在一起。诸葛亮搞死了孟达、搞残了李严之后,可以放开手脚治蜀了,他的政策以严刑峻法著称,建立了一套如臂使指的官僚体系。这些官僚从哪里来呢?就从蜀中的平民中来,联合蜀中平民打击蜀中士族,然后他才能组织力量北伐中原。可以说,正是诸葛亮继承了曹操的遗志,代表寒族不断地打击士族。对诸葛亮来说,没有办法必须北伐,他如果不北伐,刘备诸葛亮这个统治集团的正当性就说不通了,你们这些外人跑来占领蜀地,打的是中兴汉室的旗号,不北伐的话,就得下课。但是西蜀的士族不愿意为了你们几个家伙的正当性,不停地把蜀川的资源送上战场,所以诸葛亮又不得不打击士族。

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的威望不够,北伐的事业注定失败,幸亏诸葛亮死得早,否则很可能在他手上北伐事业就失败了,一辈子清名就糟蹋了。当时蜀汉的人口不足曹魏的四分之一,还要天天主动进攻,必定垮台。再看魏国这边,曹丕则背叛了曹操,让士族回潮了,士族站住脚后,回头看看,发现老曹家宦官之后,在士族里根本排不上号。所以又过了若干代,士族彻底把老曹家给干掉了。司马家来了,司马家是士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可以说司马家干掉曹操,接续了东汉的一个传统,也就是东汉士族大权在握的传统,而诸葛亮是接续了曹操的传统,代表汉族对士族的挑战。最终,还是东汉的继承人干掉了曹操的继承人,士族战胜了寒族,形成了晋朝的局面。

相关文章

  •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说起三国大家肯定觉得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但你会发现有时国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的。 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

  •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国家之间的斗争,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特定社会结构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历史大势,很多时候是由这些藏在明...

  •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一说到三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魏蜀吴的冲突,但今天咱们从诸葛亮的心机说起。 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国家之间的斗...

  • 11|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文/施展《中国史纲50讲》 …………转载自得到APP大师课………… 这一讲咱们来聊聊三国。一说到三国,大家首先会想...

  • 11 | 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施展 今天 20:00 15:28 7.25MB 施展亲述 这一讲咱们来聊聊三国。一说到三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

  • 11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国家之间的斗争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特定的社会结构下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所谓历史大势,很多时候是由这些藏...

  • “腹黑”诸葛亮--士族绞杀

    提到三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魏蜀吴的冲突,会想到长衣飘飘打着毛扇的诸葛亮,今天咱要从打着羽毛扇的诸葛亮心机说起。...

  • 【中国史纲50讲】11|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一说到三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魏蜀吴的冲突,但今天咱们从诸葛亮的心机说起。 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国家之间的斗...

  • 《枢纽*中国史纲50讲|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读书摘要

    三国时期士族与寒族的博弈 蜀国的诸葛亮是寒族的代表 蜀汉的原本的主人是刘章,刘章留下了大量的旧臣,而这些多半都是属...

  • “孟达反叛”,一个腹黑的诸葛亮

    “孟达反叛”,一个腹黑的诸葛亮 三分天下,最终三国终的胜利者为晋朝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士族与汉寒族的斗争,最终士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z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