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群名称
名字是最为重要的符号,是所有品牌的第一标签、第一印象,所以要特别重视。
① 命名的3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现成的核心源头延伸出来,特点是与核心源头息息相关,从名称上并不能看出特别具体的信息。如从灵魂人物延伸:罗胖的罗友会、万能的大熊的大熊会;如从核心产品延伸:米粉群、魅友家。
第二种方法是从目标用户着手,想吸引什么样的客户群体,就垂直地取与这个群体相关的名字,一般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是做什么的。如行为:拆书帮;如爱好:爱跑团;如内容:干货帮;如理念:趁早、BetterMe 大本营。
第三种方法是以上两种的结合。
如吴晓波书友会、秋叶PPT。
② 注意事项
好名字应该让人容易记住和传播,可以让目标客户群快速找到你。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一定忌用宽泛、生疏及冷僻词汇等。
(2)社群口号
口号作为浓缩的精华,从产品、企业到品牌……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纵然口号有千千万万,但总结下来一般无非有3类。
功能型——阐述自己的各种特点或做法,用最具体直白的信息让所有人第一眼看到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比如“猫的剽悍江湖”社群的口号是“读好书,见牛人,起而行,专于一”。
利益型——阐述该功能或者特点能够带给你的直接利益,能够为你完成某个目标做出的贡献,比如秋叶PPT社群的“每天3分钟,进步一点点”。
三观型——阐述追求该利益背后的态度、情怀、情感,该利益升华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如趁早社群的“女性自己的活法”。
我们可以看到,新品上市,一般主要的焦点是放在功能和利益上,尽可能减少用户的认知障碍,迅速占领市场,而一旦成熟起来成为大众熟知的品牌,其口号的三观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BetterMe大本营社群为例,如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2447/e0c57594741e75d2.png)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BetterMe 大本营社群目前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任何一个产品,初期可能还有功能、利益的竞争,越往后越是三观尤其是价值观的竞争,如果有一天一个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能够被大众接受一定就是王者,社群也是如此。
(3)视觉设计
对于社群来说,尤其要凸显仪式感、统一感,那么视觉就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与社群相关的微信、微博、群……是不是都需要头像?做线下活动,是不是要布置会场?合影需不需要手持标志性的牌子或旗子?
所以围绕着社群的名称与口号进行视觉设计,比如头像、背景、卡片、旗帜、胸牌……不论是线上传播、线下活动,视觉都是最基本的认知,所以必须精心构思,而这一切的视觉设计的核心就一个,那就是LOGO。
LOGO设定好之后,所有平台的占位、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以LOGO延伸,就像一家企业的品牌 VI一样,可以在官方微博和微信、纪念品、邀请卡、胸牌、旗子、合影……贯穿始终,哪里都要用,处处都需要用视觉强化品牌形象,目前常见的社群LOGO有两类,一类是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或者品牌,在做社群的时候,会直接沿用自己的原LOGO;另一类是一般情况下原生态的社群,主要还是用文字,部分也会用一些核心人物或者理念延伸的卡通形象
(4)黏性方式
增强社群黏性,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形式。用某一种你所擅长的形式和成员持续输出、交流、互动来不断强化共同的价值观,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官方内容:如罗胖的脱口秀视频、60秒语音,趁早的“效率手册”。
互动形式:如群讨论、群分享、答疑、内部群送福利活动等。
周边产品:如秋叶PPT的3分钟微课程、行动派的日历等。线下活动:如BetterMe大本营,不但每年固定与社群成员聚会加强感情连接,还会专门花时间培训加强能力连接。如图2-8所示,即为线下活动留影。
(5)主动洗粉
前面提到,社群的三观必须鲜明,因为社群如果要提高凝聚力,就不能什么人都引入,要引入具备共同认可的三观的人。
有必要时,必须放弃一部分人群,在业界有个专有词汇,叫“洗粉”,指通过某种内容手段把与社群三观不匹配的“粉丝”给洗出去。
当然主动洗粉这种策略建议慎用,与其一开始随便引入,后期洗粉,不如一开始设置好进入门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