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是不是像我们所说的这么难?对于改变,最难的是克服自己的懒惰和恐惧心理,大家总是习惯和喜欢在舒适区,而不是学习区;习惯聚焦问题,让自己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而不是聚焦解决方式,以乐观自信的心态快速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习惯自己给自己设置改变的障碍,从而成功说服自己找到不改变的理由,心安理得的接受现实,而不是把背包丢过墙的那一头,主动出击自己的弱点让自己毫无退路,所以改变实质上可以表现为三个事实:
一、看是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想要改变他人的行为,必须改变他当前所处的情境。人们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挺好的,十年如一日,舒适安逸又幸福,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改变,如果要做出改变,必须把他们的背包丢过墙的那一头,你会发现人们立马会换上一副视死如归的勇往直前心境,因为毫无选择唯有努力向前才能拿回自己的东西。
二、改变不仅要改变周围的环境,还有影响着一个人的内心和头脑,因为每个人改变所需要的意志力和自我监督能力都是有限的,容易耗尽。有人认为改变很难因为人们心生懒惰或者是心生抗拒,这就是大错特错,实质上是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不堪重负甚至耗尽了力气,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过多的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耗尽能量,又没有机会补充能量,所以还未到达终点就已倒下。
三、改变会涉及到方向的问题,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领导经常给下属布置各种任务,看似给了指导,其实就是一个大纲,下属经常不知所措。想让他人改变,必须先指出明确清晰的方向,让人看到眼前和未来,根据明确的指令快速反应和行动。时间管理课程要求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无论是一天的目标,还是一个季度的目标甚至终身目标,都要时时铭记和适时更改,步骤越简单、详细和明确,越容易执行和实现,最好带有时效性和定期反思。
所以,要让改变顺利进行和实现。首先需要回顾曾经做过的改变的成功案例即亮点,拥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实现计划的环境,改变过多消耗精力和能量的行为。
作为一名健身指导者,经常能看到减肥者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塑身效果,把一个月减重8斤的目标分解到每周运动4个小时,把开车改为骑摩拜,把坐电梯改为走楼梯,每月哪几个晚上不吃饭,杜绝所有甜品碳酸饮料和夜宵,定期检查围度的缩减幅度,还要记录睡眠时间和质量,每完成一次就划一个“一”,月末一墙的“正”字……简直是天衣无缝的目标!设立总目标,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目标,步骤简单明了。
同时,还可以把目标的时效适当延长,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90到100天,以上的减肥计划内容众多,如果从一开始就全部展开进行,生理和心理都会有很大改变,坚持度不久。如果把改变幅度减小,第一个月先培养运动;第二个月在继续坚持运动的基础上注重生活细节,调整和控制饮食;第三个月在前面两个月的习惯上,调整睡眠。结果会更加持久,因为小幅度进阶性的计划可以降低难度,减少抵触情绪,更容易执行。
其次,要有“安慰剂效应”,这在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认为改变很难是因为人们心生懒惰或者是心生抗拒,实质上是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不堪重负甚至耗尽了力气。不要过分关注改变带来的不同之处,而应该设法提醒人们已经克服的困难,增加强大的认知激励,让人感觉起点并不难,而且已经取得成绩,离目标更近。例如,本周已经运动3个小时,我们偏向于已经成功完成3个小时,还剩下1个小时需要完成。而不是还有1个小时要完成,因为已经完成3个小时。我们发现自己距离终点越近,内心越安心,也更受鼓舞。
最后,做好失败的预期和更改计划的准备。不是所有的计划都是万无一失,即便有万无一失的计划,执行过程难免有偏差,所以整个过程中保持警惕又平和的心态,设想如果某个过程失败了,该如何应对?已经过去半个月,说好的减少8斤,可是体重仍纹丝不动?何解?沮丧?失望?急躁?暴怒?就此放弃?此刻,失败的预期让我们更淡然处之,有心理上的准备更从容。紧接着,适时更改计划或目标,反观前期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减重只是体型发生改变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所以,建构失败的心里预期和时时反思很有必要。
2017年末2018年初,又是一年总结改变时,搜刮之前所说的成功案例开启一个小改变,从看《瞬变》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