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之三十《胃土篇》

《黄帝外经》之三十《胃土篇》

作者: dfdfe6765618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2:33 被阅读0次

少师问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岐伯曰:脾,阴土也;胃,阳土也。阴土逢火则生,阳土必生于君火。君火者,心火也。少师曰:土生于火,火来生土,两相亲也,岂胃土遇三焦命门之相火,辞之不受乎?岐伯曰:相火与胃不相合也,故相火得之而燔,不若君火得之而乐也。少师曰:心包亦是相火,何与胃亲乎?岐伯曰:心包络代君火以司令者也,故心包相火即与君火无异,此胃上之所以相亲也。少师曰:心包代心之职,胃土取资心包,无异取资心火矣。但二火生胃,土则受益;二火助胃,火则受祸者,何也?岐伯曰:胃土衰则喜火之生,胃火盛则恶火之助也。少师曰:此又何故欤?岐伯曰:胃阳土宜弱不宜强。少师曰:何以不宜强也?岐伯曰:胃多气多血之府,其火易动,动则燎原而不可制,不特烁肺以杀子,且焚心以害母矣,且火之盛者,水之涸也。火沸上腾必至有焚林竭泽之虞,烁肾水烧肝木,其能免乎了少师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火盛必济之水,然水非外水也,外水可暂救以止炎,非常治之法也。必大滋其内水之匮。内水者,肾水也。然而火盛之时,滋肾之水不能泻胃之火,以火旺不易灭,水衰难骤生也。少师曰:又将奈何?岐伯曰:救焚之法,先泻胃火,后以水济之。少师曰:五脏六腑皆藉胃气为生,泻胃火不损各脏腑乎?吾恐水未生,肾先绝矣。岐伯曰:火不息则土不安,先息火后济水,则甘霖优渥,土气升腾,自易发生万物。此泻胃正所以救胃,是泻火非泻土也。胃土有生机,各脏腑岂有死法乎。此救胃又所以救肾,并救各脏腑也。少师曰:胃气安宁,肝木来克奈何?岐伯曰:肝来克胃,亦因肝木之燥也,木燥则肝气不平矣,不平则木郁不伸,上克胃土,土气自无生发之机,故调胃之法以平肝为重。肝气平矣又以补水为急,水旺而木不再郁也,惟是水不易旺仍须补肺金,旺则生水,水可养木,金旺则制木,木不克土,胃有不得其生发之性者乎。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胃土以养永为主,养水者助胃也。胃中有水,则冒火不沸。故补肾正所以益;胃也。可见胃火之盛由于肾永之衰,朴肾水正补胃土也。故胃火可杀,胃火宜培,不可紊也。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之三十《胃土篇》

    少师问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岐伯曰:脾,阴土也;胃,阳土也。阴土逢火则生,阳土必生于君火。君火者,心火也。少师...

  • 《口耳相传的精髓》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失传的《皇帝外经》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黄帝外经》之二十九《脾土篇》

    少师问曰:脾为湿土,土生于火,是火为脾土之父母乎?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

  • 《皇帝内经》一

    《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黄帝为名? 在汉代,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 《黄帝外经》之七《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

  • 《黄帝外经》之十五《经脉终始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之脉既有终始,《灵》《素》详言之。而走头、走腹、走足、走手之义,尚未明也,愿毕其辞。岐伯曰:...

  • 《黄帝外经》之十二《社生篇》

    少师问曰:人生而白头,何也?岐伯曰:社日生人,皮毛皆、白,非止髩(bìn)发之白也。少师曰:何故乎?岐伯曰:社日者...

  • 《黄帝外经》之“任督死生篇”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经之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

  • 《黄帝外经》之六《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之三十《胃土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cd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