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杜甫之《登岳阳楼》
通州区金郊初中七(10) 季心雅
唐太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当时,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更是得了许多疾病,仅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登上岳阳楼,遥望美景,又想到自身经历,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中,诗人自然地记叙,流露出对岳阳楼的向往,但他并没有把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百姓家破人亡,杜甫是亲身经历者,而今,战乱还未结束,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颔联中表面写景,写那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好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但这其中透露着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国家的不安定并不是杜甫所希望的。
颈联诗人缓缓地诉说自己的悲惨境遇,诉说自己的孤独,生活的惨淡,暗示了唐王朝也与诗人一样,衰败、四分五裂,社会的不安定,人民的灾难,让爱国诗人杜甫心中也隐隐作痛。比起自己的悲惨,杜甫更加关心的是国家与人民,他也渴望为国效力,施展抱负,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杜甫把那孤舟当作自己,夹杂着几分自嘲。
尾联更是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国家战乱不止,身处乱世的杜甫怀揣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自然不希望看到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他心里痛苦、无奈,既是因为自己的处境遭遇,更是因为国家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痛苦。
由此诗可见杜甫晚年的思想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