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论社群学习小组管理---杨三角模型的运用

再论社群学习小组管理---杨三角模型的运用

作者: 土司阿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22:22 被阅读279次

今天在听课的过程中,突然有个灵光一闪,能不能利用杨三角模型来管理社群?认真思考了下,觉得完全可行,按照这个思路重新梳理了上周写的关于社群管理的文章《如何高效管理松散社群组织---管理混沌学习小组的一些思考

杨三角在社群组织中的应用

社群管理最大的难点在于社群本身是一群爱好者的组合,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成员之间是通过兴趣和爱好联系起来的,管理这样一个团队是非常难的。

从杨三角基本模型上梳理社群的组织能力,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社群组织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者组成,可以得出社群组织基本的组织能力就是兴趣爱好。组织能力确定后,可以围绕解决社群成员愿不愿学习的问题,能不能很好的学习,以及怎样保证很好的完成学习计划。

1.怎样才能做到自觉学习?(愿不愿)

在社群管理中要建立自觉学习意识,除了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还必须通过建立全员参与模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1)确定目标

对于松散的团队管理,光靠招募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招募口号可能是组长自己的目标,要确定团队目标,需要在线下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和目标,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整合起来。通过线下交流,确定我们组的目标是:积极参与活动,按时完成作业,让自己有收获,争取拿到好名次。

一句话:积极参与,争取名次。

2)进行公众承诺

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和自我约束,学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学习,建立有仪式感的加入承诺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招募组员后,要求每个组员都要进行公开承诺。

xxx承诺,愿自觉按照学习计划学习,与全体组员共进退。

3)全员参与

招募组员后应该合理分工,而不是一个人忙前忙后,在唱独角戏。应该对事情合理分解,然后鼓励每个人参与领取一部分事情。

我们组建立了轮值组长,负责考核监督进度。每周一个轮值组长。

线下活动总策划:负责线下活动总体策划,包括场地地点,活动流程策划,时间安排等等。

线上活动总策划:负责线上活动的总体策划,包括活动议程,时间,分享平台,分享内容管理等等。

2.怎样才能做到的按时学习?(能不能)

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枯燥的过程,要让每个人每天都有进步,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其次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按照每天或者没两天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确保有时间学,能学的会。

1)建立一个心理预期

在设置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要给学员一个明确的心里预期和学习付出成本,在学员心里建立一个心理预期。比如本次学习中列出了本次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最低要求

听课:每次1.5小时,共6次,累计9小时,可以上下班通勤路上听课,基本不影响工作。

作业:每次估计需要花费1个小时 共计四次,累计4个小时。

线下沙龙:总计需要花费累计4个小时左右,通勤2个小时,沙龙2个小时。

线上组内pk大赛:ppt准备3个小时,线上活动1.5小时。

2)学习计划分解

本次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一个月学习“沟通视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工作生活。这是混沌给的一个总的目标。要执行好这个目标,需要继续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执行这个目标,把目标细化到每周。

第一周:

目标:学习并理解沟通视窗。

学习路径:听课3次,前两次可以连在一起听,后一次建议隔3天在学习;提交作业并完成选做题。

第二周:

目标:理解沟通视窗,并能合理应用到自身。

学习路径:听课一次,学习其他扩展资料(自行安排学习)一次,学习其他优秀者如何学习应用思维模型一次,线下活动一次。

第三周:

目标:理解应用,能够将沟通视窗扩展应用到他人或者团队管理。

学习路径:听课一次,学习其他扩展资料(自行安排学习)一次,学习其他优秀者如何学习应用思维模型一次,线上思维模型PK。

第四周:

目标:熟练应用,能够将沟通视窗扩展应用到他人或者团队管理。

学习路径:听课一次,学习其他优秀者如何学习应用思维模型一次,线上思维模型PK

3.怎样保证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计划?(许不许)

3.怎样才能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计划?(许不许)

一个计划制定的在周全,在完美,没有被执行,一切都是无用功。所以说在团队中合理的监督是必要的。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建立了轮值组长监督制和任务可视化管理机制。

1)建立轮值组长监督制

建立轮值组长制度,轮值组长每天下班时间,及时提醒成员完成作业,同时组员共同参与可以让每个人都体会到督促别人事件多么难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就可能更好的投入。

2)任务可视化跟踪

建立任务可视化跟踪机制,完成任务时,实施打卡,成员之间对任务情况透明可视化。

可视化的任务监督

社群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文中描述不一定完全正确,加之学识浅薄,不能完全理解杨三角之精髓,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2019年连续七十五天修心 土司于北京

相关文章

  • 再论社群学习小组管理---杨三角模型的运用

    今天在听课的过程中,突然有个灵光一闪,能不能利用杨三角模型来管理社群?认真思考了下,觉得完全可行,按照这个思路重新...

  •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

    一、 大家好,这是蚂蚁进化论4.0的思维模型分享会,我今天分享的模型是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这是企业组...

  • 用ADA模型组织小组参与2019-03-19

    《重构学习体验》P 87用ADA模型组织小组参与 【I】 [What]ADA模型是活动、讨论、运用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_21组

    小组读后感: 读完书后,我们小组还一起读了老师推荐的裴新宁老师的《让学习成功——变构模型极其教学应用》这篇论文,论...

  • 你知道你的知识如何管理么?

    知识管理模型:提问 学习 整理 分享 运用 创新 提问:提出问题 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学习 整理:根据学习的内容...

  • 永远走在学习、践行、分享的路上

    一、学习运用“四度日常”​管理生活和学习 1、输入:通过社群学习、阅读、分享,给生命注入能量。 2、输出:积极参与...

  • DISC在质量管理小组中的应用

    主讲嘉宾:赵璐 学委:冯霞、杨欣荣 一、什么是质量管理小组: (一)质量管理小组的官方定义: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

  • 学习笔记

    A.思维模型:需求三角模型: 方法论: 缺乏感(理想与现实之差) 目标物(填补落差的方案) 能力(采取行动的成本)...

  • CenterNet代码使用

    Title: CenterNet模型学习Date: 2019-11-15Tags: CenterNet模型学习 论...

  • 随笔-中层管理者的修炼

    管理三角形的模型对我触动最大,这个三角形对管理的不同层级以及产生的对应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如下是这个三角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论社群学习小组管理---杨三角模型的运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i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