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今天要放假。弟弟和妹妹都回乐平去了,本来我也想回乐平,正好今天孩子们都不用读书,可以带着儿子一起回娘家玩一天,可娘家今天正好是家族聚餐,听说家族聚餐,我又不好意思回去,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是婆家聚餐,我肯定会回去,可是娘家人聚餐真不好意思去。
于是我提议回乡下,到公婆家里去,其实每周都有到乡下去,但我去的时候比较少,因为小孩子小,要上兴趣班,所以走不动。今天难得大儿子不读书,本来清明节也是要回家祭祖的,只是我们在周末全部回去,该祭的已经祭了,所以大家便没有回来。
公公已经87岁了,活得日子越来越少了,总想趁着他们还在的日子,让小孩看看他们的爷爷奶奶,尤其是大儿子,平时他回来的时候很少,现在已经高三了,以后即将步入大学,见面的次数会更少。婆婆也有85,身体不是很好,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整年都是靠着呼吸机支撑着生命,好在她生命力顽强,现在越来越好了,能够下床自己走路了,能够自己吃饭了。想到过年那会儿,大家都怕她有什么不测,本打算在市里过年的,后来我们都到乡下来过年了,因为她不方便,她整天就睡在床上起不来,吃饭也是喂她的。现在好了,现在可以自己起来走路了,也能自己吃饭了。看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好,我们做子女的也放心了。
因为婆婆生病了。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帮忙照顾她,有了阿姨的照顾,两人在乡下住,我们很放心,不用担心他们没人帮忙洗衣服,不用担心没得人弄饭,更不用担心没人搞卫生。可以说阿姨的到来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但是听说这个阿姨好勤快。她家就住在我家附近,春天来了,她天天得跑回家,不是种这个菜就是种那个菜,也导致婆婆在家用呼吸机时没人管,还得由公公看着,关键是阿姨也有69岁了,她有糖尿病,公公担心她的病情,怕万一生病或者是有什么三长两短的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想再找过一个阿姨来,其实我觉得这个阿姨挺好的,就是有病不好,我的意见是和她的子女签个合同,万一有什么事和我们不相关,如果她的子女同意,那我们也就没必要换,假如说她的子女不同意,那我们就再另请一个阿姨。说实在话,现在的保姆也不好请。
老公家的子女都挺孝顺的,每到周末都会到乡下来,除非实在没空,老人家看到大家来也很是高兴,每到周五,老人家就早早的打电话询问周六有哪些人来,可能他也习惯了子女到家里来,毕竟人老了,平时家里冷冷清清的,子女都女回来了,家里就热闹起来了。回来了家里就有很多好吃的菜,不过每次弄菜都是大嫂,大嫂不在的时候就是二嫂做,很少由我掌勺,因为我弄菜的技术实在有点差。
老公现在也懂事了很多,每次回家就抢着干活。上周还帮忙锄地种玉米,家里柴火不多,到了周末他就拉着锯去帮忙锯柴火,上次他还在上班的后山搞了一些柴,把它们锯好,然后用车拖回来,手都磨起了几个泡。他还帮忙挑大粪,笑死我了,这在之前他从来没有做过。也许是觉得他父母老了,自从去年新冠疫情之后,似乎他也长大了许多,那时候家里菜园里需要施肥,老爷子穿着拖鞋担大粪,也许是累着了,或许是感冒了,第二天他生病了,本来就新冠,加上感冒生病,老人家一下子就扛不住了。好在及时送进医院才让他们挺过这一关。
清明节,这个节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重视,也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总觉得是不太好的节日,之前的清明节我都呆在家里,在我内心深处觉得只有家里有去世的老人才会过这个节日。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没以前那么迷信了,不管什么节,就算不是节日,有空常回家看看,虽然帮不上忙,但老人见到子女来了,或许他们的心情会好很多,毕竟老人家所剩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能够多陪伴他们一天是一天。
清明节既是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时机,今天正好阴天,又不热又不冷,到山上爬爬山,摘摘野菜,只可惜蕨菜不好摘,看别人搞了很多,等自己到山上摘时才发现没那么容易摘的野菜。为了不空手而归,我们捡了一堆柴火回家,那火柴看着只有几根,运回家真不容易,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还好读了点书,有份工作,要不然在家里种田种地完蛋了。
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书,总觉得读书是最苦的,其实还有很多比读书更苦的活,但学生不知道,真应该呼吁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一些体力活,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转钱的不易,从而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