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会被压扁,关键在于压力的平衡
压扁就是让物体产生形变,使其占据的空间范围更小。金属的强度通常比较大,虽然不容易产生形变,但在高压之下都不是事。像液体和固体这类物质,与气体不同,虽然能够产生形变,却很难被压缩。
在海水中,能够被压扁的金属物通常是空心的或处于封闭状态,比如潜水艇、未开封的可乐瓶,因为这样才能产生压力差。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就曾下潜至7千米的深海,即使舱体的强度极高,也出现了轻微的形变。由于舱内要载人,压力与地面差不多,这样一来,潜水艇内外的压力差就很大了。
也就是说,要想将物体压扁,外部压力必须要比内部压力大才行。同理,如果内部压力比外部压力大,就会出现膨胀甚至爆炸。为什么空的易拉罐更容易用手捏扁,而装满可乐的易拉罐却不容易,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是实心的金属物,或者处于开放状态的金属物,即使下沉到世界上最深的海底,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形变。人类在海洋已经横行了几百年,深海中也有许多沉船,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就位于水下3750米处的海底。但这些沉船内部由于充满了海水,整体的框架结构并没有在巨大的海水压力下发生形变。
如下图所示,海底沉船还保持着原有的模样。
深海及深海鱼类
深海中的水压确实非常高,海洋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而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是相同的。
大气压究竟有多强,相信很多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大气压的例子。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相当于10.339米高的水柱或76厘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
三分陆地七分海,地球上有4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平均深3800米,其中最深的地方位于菲律宾附近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00米,那里的水压是标准大气压的1100倍。深海,国际上的定义是海面200米以下的海洋区域。在深海中,除了水压高、盐度高,温度普遍比较低,并且一片漆黑。
随着水深的增加,究竟会发生什么?
近些年来,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成熟,科学家对深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以往的认知中,海洋生物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情况也会出现反常,比如深海热泉附近生活的生物数量就非常丰富。生物的生存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
目前已知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动物是短脚双眼钩虾,科研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它的踪迹。
上图就是短脚双眼钩虾。
海洋中最典型的生物就是鱼类了。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8千米的深海处发现了鱼类。深海中的鱼类体型比较小,却长着超大比例的的眼睛,甚至还拥有“照明设备”。不过有些鱼类的眼睛也出现了退化。一些鱼类的部分身体还呈现出半透明状态,长得也很随意,初次看见它们那奇怪的形态,仿佛发现了外星生命。
上图为深海中的怪鱼,看起来是不是很奇异?
深海中生活的生物除了鱼类,还有乌贼、章鱼和虾等无脊椎动物,以及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为什么深海鱼类没事?
在无装备的情况下,人类的潜水极限通常是100米左右,这已经是人类在生理上能够承受的极限水深了。如果压力过高,身体将会承受不了。特别是肺部受到压迫,将会使人呼吸困难,最终窒息死亡。
除了高压,人类也很难适应低压环境。到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许多人就会出现身体不适,那里的空气比较稀薄,含氧量比较低,容易造成缺氧。此外,气压比较低也是使人体产生不适的重要原因。人类不能在太空中生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太空是真空,没有气压。
这些深海生物并没有钢铁之躯,它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压这么高的环境下,就是因为这些生物体内的压力与外界的海水压力相当,不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所以身体不会被压扁,能够生存下来。
上图就是身体柔软而透明的深海动物,体内含水量高。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深海中,这些深海鱼类的生理特征在某些方面已经与浅海鱼类有很大不同。
在几千米的深海中,那些鱼类的身体很柔软,它们体内有大量的体液。而这些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由于水很难压缩,再加上特殊的细胞及组织结构,这才使得这些生物能够对抗深海中的压力。此外,柔软的身体结构让它们在高压海水的挤压下依然能够保持身体不受损伤。深海中的鱼类不像浅海中的鱼类那样拥有很大的鱼膘,有些鱼类甚至没有鱼膘。体内的气体含量少,同样能减小压力差,使身体与海水能够尽量保持压力平衡。
自然界中的许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特定压强的环境下,身体结构已经适应了,如果压力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出现不适,甚至死亡。如果将深海鱼类放至浅海,虽然身体不会发生爆炸,但它们也会因为体液压力过高而死亡。
自然界中也有一些潜水能手,比如抹香鲸,它们既可以生活在海面,又可以潜入上千米的深海。鲸鱼是靠肺部呼吸的哺乳动物,在下潜之前需要在海面吸入大量的空气,之所以能够抵抗深海中的高压,主要是因为身体的结构比较强,肺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压迫。
我是科学探索菌,全网多平台运营,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