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眼里,古代人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WiFi,似乎过年的时候只剩下了无聊,可是当我们仔细研究宋朝的新年如何过时,发现他们过年的习俗已经可以撑起一个有意义的时节,从腊月到正月,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种精彩远非我们能够想象!
(一)宋朝的门神和春联
现代人贴春联基本选择在腊月二十九、三十上午贴春联贴门神,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不过在宋朝可不是这样,一般在大年初一早上才贴春联贴门神。选在大年初一就是为了不让门神挡住祖先享用祭品,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春节之前就贴上门神,恶鬼进不来了,祖先也进不来了。宋朝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选在大年初一贴门神,那时候祖先已经享用完了供品,赶紧把门神贴上,挡住外面的恶鬼。
宋朝春联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纸质的,一种是木质的。木质的春联也用桃木来做,两块长长的桃木板,刮光,在上面写字或者刻字,一左一右钉在门框上,第二年春节再取下来,钉上新的。春联的横批内容却是千篇一律:“顺天行化”。宋朝门神以武将居多,例如秦琼、敬德、关羽、张飞、卫青、马援……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声威赫赫的名将,统统被雕版印刷,制成门神,贴到大门上。
(二)宋朝的年夜饭
现代人过年,饮食文化极大丰富,各式各样的菜系和菜品都能在桌上看到。如今北方人过年一般要吃饺子,南方人过年一般要吃汤圆,宋朝人过年吃什么呢?过年不吃饺子,吃馎饦。宋朝的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肉羹煮熟的面条。这种面食做法简易,无须过水,无须打卤,无须浇头,无须菜码,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中,一会儿就煮熟了,盛出来就可以吃。当然,过年不能光吃馎饦,还得吃其他东西。宋朝春节的餐桌跟现在一样,也是杯盘堆集,荤素俱全,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食物,一为“五辛盘”,一为“百事吉”。
将韭菜、芸薹、芫荽洗净,撕开,不切断,在盘子里摆出好看的造型,然后再拌以腊八当天腌渍的大蒜和藠头,最后在这堆蔬菜的中间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粘一朵纸花即可。因为这盘菜共含五种蔬菜,而且这五种蔬菜气味辛辣,所以以“五辛”为名。
“百事吉”是宋朝人过年时在餐桌上摆放的一种利市,这种利市是这样的: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个盘子里,先将柏枝折断,再依次掰开柿子和橘子,是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
(三)宋朝的新年活动
现代人初一到初七主要是走亲访友,叙旧聊天旅游等等方式多种多样!在宋朝,初一到初七,对应鸡日到人日。魏晋文人董勋写过一篇《问礼俗》,将正月里的头七天分别定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也就是说,初一对应鸡,初二对应狗,初三对应猪,初四对应羊,初五对应牛,初六对应马,初七对应人。这七天当中,如果哪天是坏天气,就预示着哪天对应的动物在这新的一年里会倒大霉。
初六送穷。初六凌晨,大多数人还没出门的时候,从院子里的垃圾堆上铲起一铲子粪秽之物,用七张小煎饼盖在上面,走到大街上,往地上一倒,扭头回家,送穷的仪式就结束了。
初七探茧。正月初七是人日。造面茧,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酸馅也。馅中置纸签,或削作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之高下。
如果我们生在宋朝,我想也不会因为没有手机和WiFi而烦恼,因为老祖宗的新年活动让我们会更加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宋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