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经历重要吗?肯定重要,因为通过任职可能达到切实的感受,等我们到了另一个高级的岗位,就会 知道下一级的所思所想所盼。不光如此,如果是主管岗位,那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岗位,如果 在主管岗位上认真思考、认真学习,将学习与思考 结合起来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的能力素质肯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的岗位是锻炼人的必要经历,所有任职经历 非常重要。有的岗位没有 做过就不会做好。
当然,我们有的看到的有的只唯任职经历我觉得也是万万不可的。现在 有的单位必须要有基层主管经历才能做其他主管。一般是可以,但我觉得不能绝对吧,应该也要为一部分人提供一些机会。21世纪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故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最重要的 是 能力素质,能不能 让能力素质满足岗位的需要,这才是重点,才是根本。任职经历 前面讲了他的重要性,但不是绝对性。有的单位现在 的 制度 就有点 绝对,这对当前人才 的发展是不利。
现在,有的人把经历看成是能力,把下基层代职看成 是镀金,认为只要有 基层经历就对基层了如指掌,就能平步青云。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实践的经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有经历不代表有能力。有一些年轻干部看似基层工作经历,实际却没有锻炼出相应的能力。所以交流锻炼 只是手段,锻炼 坚强党性、改进工作 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才是目的,如果目的错了 ,只是把交流锻炼作为个人履历上的“金名片”、职务晋升的“敲门砖”,从而心不在焉、敷衍了事,那即违背了交流锻炼的初衷,更浪费了 组织提供的大好机会。
如果把经历比作面子 ,那能力就是里子,面子要好看,里子也要好用。所以,今天我们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评价也是如此,如果只看有没有基层经历,简单把有“经历”和没“能力”的干部提拔重用起来,也会给年轻干部造成经历比能力重要的错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有计划地让年轻干部到更多岗位进行 历练,在 更多复杂环境中锻炼,到基层亲眼去看生产生活最“原生态”的样子,亲耳去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到急难险重岗位上去感受到底苦在哪里、难在何处。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在与群众深度接触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要把知识抓好为成绩,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让理论在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开花,持续增强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破解干部把“经历”当“能力”,还在于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一方面 把干部考准考实,用好考察考核,坚持到实地现场、用实绩对账,把人察细,把事察透、见到思想见到灵魂,即看有没有经历,更看有没有能力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干部精准画像,让“南郭先生”无处遁形,对谁是“敲钟和尚”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把干部选准用好,让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干部选准用好,让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干部受到重用,给在交流岗位上满足于“混日子”的干部敲响警钟,让热衷于短期政绩的干部没有市场,彻底打消干部“混资历”的心态、消除“图虚荣”的思想,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干部真正沉心静气、自我加压提高本领,敢于担当、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