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文大概需要6分钟
不过许多人看完之后又思考了20分钟
……
题外话
甘匠办公室的虚谷同学是个真正的篮球迷。
早些天他跟我请假说要去上海看美国队篮球世界杯的比赛,看完回来后却闷了好几天,后来我问他,他说比赛看到了,现场挺嗨的,比赛打得也还算精彩,就是一点也没有想象中梦之队雄霸天下的感觉。要知道虚谷的门票还是从黄牛那买来的,几百的票硬是花了几千,而几千块钱看一场并不足以期待的比赛,这才是他失望的缘由。
后来虚谷同学就改去支持阿根廷队了,他喜欢这只南美球队细腻而又灵动的球风,这支球队的天赋似乎远没有智商表现得突出,每每进攻或防守都偶有智商爆棚的神来之手,简直秀出天际。
这支球队的灵魂人物斯科拉,曾经当过姚明火箭队的队友,因此被很多国人熟知,如今也已39岁高龄,在一众鲜肉球员中已经是叔叔辈的人物。但是,在这一系列世界杯的比赛中,这位老叔却打出了史诗级的表演,更为难得的是,在一众啤酒肚的同龄人中,他的身材保持的算是相当的好,肌肉敦实,毫无赘肉。
这才是职业球员的典范。
这也是自律精神的典范。
当你足够自律,做到极致,世界都会回报你以最好。
(本文的题外话有些长,或许你以为结束了,其实还没有。因为不拿他对比一下中国队还真心不舒服。)
题外话·二
斯科拉率领的阿根廷最终收获了亚军,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现役NBA球员的队伍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同样没有现役NBA球员的中国队,却早早失去了机会,连进入明年奥运会的机会都变得仅存理论可能(概率≈0)。
我时常在想,这是你的职业,你为什么表现的这么不专业?
往往我们称之为职业的,都是投入了足够多的的时间,足够多的的努力,付出了足够多的的学费也得到了足够多的经验的这样一个东西。它是我们从业者安身立命的根本,放之四海而饿不死的能力所在。中国的职业球员,似乎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球员的努力程度,也仅存于少数像易建联一样拼命的人身上。
我们通常有个认知,说一个人做某件事10000个小时以上,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在这方面取得成就。10000个小时,按每天8小时来算是1250天,算起来是三年半。三年半,也就读一个大学的时间,用一个大学的时间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时间成本上来算非常的划算。但男篮的队员们有没有花这个时间,就很难说了,我见过一些基层男篮的球员,训练敷衍,迟到早退,热衷游戏,饮食混乱,中国的许多问题都是自下而上的,所以后来听到国家队一些负面时,丝毫没有惊讶。但是中国也有极度自律以及努力的,比如姚明,比如易建联,当他们去了NBA之后,将自己的努力与NBA的集体氛围进行了融合,变成了更为极致的努力,因此也得到了职业赛场的回报,他们是值得褒扬的努力者的代表,就像高考状元考入清华北大后依然保持着优良的学习习惯。
不幸的是,这样的努力者却成了男篮的遮羞布,创造了一时的虚假繁荣。姚明时代,男篮一直带着一块巨大的姚明牌遮羞布,在这块遮羞布的包裹下,中国男篮好像穿上了华丽的衣服一样,赢得了欧洲队,进的了八强赛,骄傲又自信,后来姚明退役了,还有易建联,这块遮羞布虽然小了一点,不过还好,仍然能起到遮羞的作用,于是中国的球员们依然觉得自己很强大,该烧烤烧烤,该撸串撸串,还有火锅啤酒烤肉香肠鸡蛋灌饼,他们把努力锁进了抽屉,把运气顶在了头上,输赢全靠天意,十年来屡屡退步,还在为偶尔的回光返照沾沾自喜。
这是大多数后进者的通病,他们通常会在浅显的成就上表现得满足,然后陷入自我陶醉,然而真正的极致者已经去深入探索另一个境界了。
〇
原谅我长篇累牍的吐槽。
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言归正传,我也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会那么优秀?
他们的优秀又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是否可以给我们创业者带来某种启发?
一
我先前关注过一个设计类的微信公众号。
可能做设计的朋友会听说过——庞门正道。这个号如今有103万粉丝,我记得曾经关注的时候还只有十几万吧,过了这些年,破百万了。
庞门正道的门主庞少棠最近搞了个活动,号召百万门友一起搞个艺术创作大赛,顺便把大赛的优秀作品做成2020年的梦想台历,从最新的推文来看,大赛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参加者达到了150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人数并不是参加报名而已,是真正提交了有效作品,画了插画的人数。插画质量如何,见下图。
(图片来自庞门正道公众号)
一个公众号能吸引到这么多的优秀设计师,能给人启发,实现凝聚,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再了解几个关键数据——“2019年7月,走过5.5年的庞门正道公众号,终于突破了100万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的人数总规模。”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几个信息,5.5年,100万设计师粉,五年半,意味着2000天的时间,而且是2000天不间断的日更,更可怕的是开始时每日一条,后来是每日多条,由此带来了100万的真粉丝,问一下在座的,多少人能做到?
我相信几乎不会有人能做到,也几乎不会有人有这个魄力去做这样一件看不到头的事情。
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完全看不到任何机会,希望,和获得盈利的可能,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个亏本生意。即使一两年后我关注到了,他还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赚不了钱,依旧忙碌,但文章偶有精彩之作,我偶尔看看也觉得收获不浅,可能冥冥之中,像我这样的受益者们的感激,变成了支撑他前行的动力吧。
后来,他真正的突破了,靠着多元化的延伸,慢慢就跳入财务自由的阶段,这一跳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因为上天总会眷顾努力之人,尤其是将努力做到极致的人。
我特别欣赏阿门的座右铭,这是他用行动证明了的六字箴言——
越努力,越幸运。
二
我要说的第二个人,是个素未谋面的小说家。
小说家写的是网络小说,我是在看了《斗破苍穹》之后慢慢接受了网络小说这一形式,在此之前,我信仰传统文学,也喜欢金庸古龙。但是我随着对网络小说了解的深入,外加许多大IP网文被搬上了屏幕,这些想法奇特,创造出新世界的小说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这些小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在金庸古龙的武侠江湖已经成为记忆,那一代人向往的世界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化所替代,玄幻小说这些代表了新人类的想象力的世界观宇宙观的作品,满足了超越现实的向往。以前发表在报纸,如今发表在网络,以前是手写,如今是码字,以前终究会被现在替代,现在终究会延续到未来。
我看他的小说,从第一章到最新的,整整写了九千多章,当然,还没写完。作者确实无愧“人形打字机”称号,每天最少更新四章,每章两千字以上,还时不时爆发一下八更、十更。据说文章上线至今没有断更过,年三十吃了年夜饭就去码字,平常生病挂着针还在码字,整整坚持了四年多,还在继续。这期间通过他的文章旁白,我也看到了他的一些心路历程,比如回家看望生病的长辈,比如坐飞机去参加起点中文网的年会,比如和老婆举办婚礼,比如预产期陪老婆在医院等待,生命中许多个重要时刻,他都在忙完之后马上去码字,生活是他的,他是读者的。
因此他也成为了众多人膜拜的大神,得到了丰厚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回报。
许多人觉得网络小说不过尔尔,都有套路,谁都能写,但难就难在谁能坚持写下去。如果你也能每天四更,坚持四年,那你将不仅收获粉丝与荣耀,还有一部超过1000万字的作品。
三
第三个我要说的人,很多台州人都知道,国内也有不少人应该知道。
极限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
一个玉环人,一个将跑步演绎到极致的人。
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跑步,只想去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种地方去跑,去挑战他自身的极限。最疯狂的时候,他连续跑了一百个马拉松,从广州出发,用一百段马拉松跑到了北京的五棵松体育馆,这个过程还得到了央视的直播。
我们看一下他的比赛履历:
当我们还在为跑了5公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已经不止一次完成250公里的极限跑,从热带跑到南极,又从荒漠跑到雨林。我们视为巨大目标的全程马拉松,只是他某个时期1%的运动量。
他并不是什么天才,也没有经历过运动教练发掘,唯一表现的特殊的就是从小喜欢跑,喜欢运动,所以凭借日复一日的小努力完成了对人生的颠覆。
他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少林寺》里的李连杰。这里说的是他的角色,一个看上去不算多有天赋的小和尚,去到少林寺学武,教武功的大和尚却不教他们练武,每天的任务就是挑水。许多人都在抱怨,说他们是来学武术的,挑水算哪门子武术,李连杰却默默的拿起水桶去挑了。
于是日复一日,他也不管其他的,只要师傅说挑水他就去挑水,他挑水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有一天当他开始练武,他发现之前挑水打下的基础让他充满了力量,练武得心应手,此时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如果喜欢什么,就把喜欢的领域做到极致,然后就在这个领域超越了大多数,成为了这个领域了不起的存在。因为当大家都在摸索着过河的时候,你已经摸索过河床上所有的石头,知道哪里是过河最佳的路线,这样的你,没有理由不优秀。
文章已经结束,思考可以开始。
文/甘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