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高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春天,多少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焦虑,以至于引发出孔乙己文学的争论。
稳就业好就业成了大学生们的首选,谁都不想辜负家庭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投资。我身边的一位男同学,考研失利之后匆忙春招,一个月内疯狂投简历,我一问,他居然投的全是教师的岗位。我知道这个朋友从小被严加管教,想毕业后自己去闯荡,那时他是大一,提起未来时两眼发光,没想到临近毕业却迫切地想进入教师编制。我并不是轻视编制,但是这个男生曾经向往的,不是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毕竟我也想进编制啊)
不过,这真的像极了《刀锋》里拉里面对的选择。
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拉里,正如阅读着这篇文章的你们,一边是朋友提供的高薪资工作,选择它便可以留在这座繁华的城市,可以同女友继续相爱相伴有稳定的收入,你可以顺利地买房买车过上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周末可以和朋友开车兜风,亦或者出国旅游,去夏威夷的海岸或者巴厘岛的沙滩。另一边,是从零开始,面对未知和生活的艰苦,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拉里选择了后者,抛弃了物质的世界。经历战争的他想去寻找生命的意义,鲜活的生命到底为何而存在?梦想,金钱,异性,欢愉,温馨,友情.......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的意义。
他博览群书,想向古代的智者寻求答案,斯宾诺莎,笛卡尔,柏拉图,他们的智慧让拉里如痴如醉但是拉里始终觉得文字未能帮助他抵达意义的终点。正所谓不立文字,语言的尽头与生命的意义始终横着一道沟壑。在煤炭工地打工时期,波兰人斯考蒂的神秘学主义令他窥见了那个与上帝合二为一的至高境界,可是神秘学没给出抵达那个境界的工具或者说途径。
在修道院的日子里,基督教的福音,从善施善的教义给了他短暂的安慰,但是基督教狭隘的教义无法满足他:倘若人生而有罪,为何上帝要创造这附骨之疽般的原罪啊,仅仅为了证明自己的全能吗?
拉里又前往远东,前往印度去修习佛教。印度佛教认为世间是无尽轮回,修行可以达到自我与绝对的合一,摆脱世间轮回,不再痛苦。拉里修行至此虽然仍未得到生命的意义,何为善恶的答案,但是他已经明了自己热爱这个世界,即使无尽轮回痛苦又折磨他也能在这世间寻到自己的欢喜,可以是读书获取知识的快乐,旅行看遍新事物的满足感,劳动之后的成就感,与爱人的相伴,与家庭的陪伴.........
拉里为了获得心中的宁静不惜斩断了一切世俗的枷锁,只为寻找那终极意义。但是我们所寻找的并不是那个终极意义,你所要的或许是心仪的工作,悠闲的生活,闯荡的刺激,创业的满足感,体面而稳定的工作,这些都是你想要的,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