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
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未来一代的精神风貌,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来自教育,而教育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则起着奠基性、终身行的作用。为此,如何提高广大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共育,自然成为新学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育实验关于家庭教育的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新教育的父母观、儿童观、家庭教育观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考虑的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殊不知,教育孩子才是人的成年阶段最具挑战性、最复杂的工作,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父母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父母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看到此,我想到了这件事情:小A三年级时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甚至不写作业,正式作业每次都是留下老师看着写才能交上来。考试时,卷子基本上做一半就要下课了,成绩就是班里的倒数。为此和他父母交谈过多次。希望他父母能督促他书写快点儿,看着他写作业,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放手。可是他的母亲说一方面因为忙,另一方面因为平时他写作业时 ,她看着就心慌,坐那儿总是心不在焉的,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又看看那儿,半天也写不了几行字。可是,只要妈妈不在身边,他马上就会坐在电脑旁,精神抖擞地玩起游戏,简直就是游戏通了,如果不管的话会玩通宵。现在把他送到外面辅导班了,以为自己也在金钱方面投资了,就可以放心了。他的父亲则来了一句:“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得有,哪能都一样?”。结果,在辅导班里还是经常完不成作业,实在没办法,那里的老师就让他抄抄别人的作业交差,晚上回去了,父母感觉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会儿电脑,就这样,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睡觉或者迷糊的状态。长此以往,将会是什么结果?
前段时间,偶尔在大街上见面,他欢快地从我身边跑过,又折回身来,大叫一声我的名字,连老师都省了,我刚要叫住他说上几句,结果他一溜烟跑了,我只有无语……
(二)童年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
人的性格思、维和语言的基础,都是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的。正如苏霍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所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所以今天的幼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是如何度过,童年时代有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她的头脑和心灵。”
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了,一个班里就会有十几个,这些孩子大多数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只关心他们吃饱穿暖,学习方面几乎帮不上忙,孩子稍微说个慌就糊弄过去了,经常完不成作业,第二天在老师的看管下慌慌张张地应付。看着很忙,实则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儿童平时缺少和父母的交流和关爱,大多数性格上沉默寡言或者自以为是的偏激。
(三)家庭教育是最薄弱的环节
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
一年来的新教育活动,努力从阅读开始抓起。在学校,老师们走进教室,督促孩子们的“晨诵和午读”,孩子们从刚开始的不自觉到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自觉,“暮省”这一块,为了督促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每晚至少读书三十分钟,再给拍照发群里打卡和写暮省日记,大部分家长做的很好。然而,部分学生和家长却把它当成了形式。记得前段时间,碰到和我女儿同班的一个家长,一起聊起此事,她(经常在外打工,孩子跟着奶奶生活),她女儿要求她在家时多给她拍几张不同场景的读书照片,一晚发一张,并且她女儿相当然地认为,班里真正认真读书的没几个,都是在拍照作秀。我当时就和她说了,许多孩子是认真地的,至少我知道的大部分孩子都在坚持。让她应该好好和她女儿谈谈。毕竟,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监管和教育,部分孩子不能形成自觉,会失去很多精神食粮。
(四)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这一块儿,在农村更是较难实现的。但我们会根据实际,尽量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主要是争取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携手共同行动。通过亲子共读,每天半个小时的共读时光,让孩子的谈吐和举止发生变化。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处理,给孩子树立榜样,练就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
咱们一起分享一个故事。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教授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试卷上全都打上钩,给了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钱学生发现了一了不起眼的小失误,马上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要求扣分。尽管这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小错误,金教授还是为自己的粗心抱歉,并马上扣掉4分,给了钱学森96分。1980年,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钱学森重返母校,拜会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金教授。年过耄耋的金教授取出了那份珍藏了多年的试卷,深情地拉住得意门生的手,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这份试卷早就给了我答案。
这时,我想起了不久前六二班群里的一则很点赞短信。短信来自这次期中考试获得第一名的白玉涵的家长。
家长听白玉涵说,这次的第一名其实应该是班里的李欣怡同学(经常是年级第一名),因为李欣怡的分数某一科少算了几分。再加上这几分,就还是名副其实的年级第一名了!因此,特意对李欣怡同学说声抱歉,并且为了表示诚意,第二天会让白玉涵给李欣怡带一本课外书,作为对李欣怡同学的奖励。知道这件事后,好多家长都为白玉涵和她家长的行为点赞。白玉涵家长并且在群里晒了白玉涵的期中考试奖品,三套不同系列的课外书目,共有二十多本,多么有心的家长呀!
在这件事上,孩子和父母都有反思和行动,孩子勇于吐露心声,形成良性竞争,父母及时补救,让孩子卸下包袱,勇敢前行。
父母好的陪伴和引领,是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缺席,和老师相比,父母更应该是主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