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写字,可是你是否认为字就是一个只能表达意思的“僵尸”?曾经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不了。
还要把记忆拉到几个月前的那段时间。每当我放学回家,总要碰见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在地砖上拿粉笔写字,写得十分端正。他瘦高的个子,右脚有点跛,脸色蜡黄,眼睛长得很凶,嘴唇棱角分明,这般凶神恶煞的模样,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字,人们感到诧异,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雅张飞”。
人们不常理他,还有一些孩子说些煮鹤焚琴的话,令他十分难堪。我于是也不大看好他。
有一次,我看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写字,便停下来,他看到我,连忙抬起头,说:“啊!你好!”说完又埋头写字。过了一会儿,我问他:“您为什么要天天在这里写呀?”他很干脆地说:“乞讨!”那种坚决让我惊讶。
他一笔一画地勾勒着一个汉字的灵魂,每写下一笔都要端详一番,我看见他时而严肃时而微笑,仿佛已经忘记了一切。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突然说道:“写字,不一定要做到写得十分好看,好看管什么用?重要的是情感的流露!”他背书一般对我说,“比如我这个姓氏,是黄帝的孙子姬挥的官名‘弓长’二字合成的,那我们就要写出这个字的历史感。”他边说边写,写出了一个十分苍劲的“张”字。他又说,“写字跟写文章一样,第一要知道怎么写,第二要了解它的历史,比如这个字的起源等,第三就要符合文字本身的性质,比如‘悲’,你就不能写得特别开心。要让别人觉得,你的感情和字的感情是十分吻合的,已经融为一体了。现在你写个字,写个你的姓氏吧!
”我瞬间感觉我对我的姓氏并不太了解,唉,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越难知道它背后的东西!我只好学着老人的样子,缓缓写下我得姓氏,却发现比往常写得更加难看。老人笑着说道:“‘李’?这个姓氏呀是尧帝时期,有一个任大理官的人名叫皋陶,后人便以‘李’为姓,后来他的后代为避纣王迫害,躲到李子树下,以食李子为生,便又该做‘李’,写这个字啊,你要写出它的变化,以及当时远离纣王下的生活情境,不能刻意地为好看而反复雕琢,那样只会显得华而不实!”说完,他手把着我的手,将“李”写了许多遍,直到写好。而我,早已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而当我离开时,他并未向我乞讨。
正如那个老人所言,墨迹流淌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华美,还有它所具有的特殊情感,如果看出了它的情感,你便与文字有了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