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塑造价值,服务拉开差距,企业的品牌价值要通过服务得以提升。
海底捞的服务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有求必应,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小恩小惠。
有求必应,指的是顾客有任何问题向海底捞服务员提出请求时,海底捞服务员需要在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尝试解决后将结果反馈给顾客。这里的关键,首先是服务员先要答应,并做出努力,切忌不假思索的马上拒绝,不能让顾客感到服务员是在敷衍搪塞。
无微不至是有求必应的延伸,面对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服务员都应该充分重视,举轻若重,让顾客产生“自己是被重视的”体验。
嘘寒问暖不是“虚头巴脑”,而是服务员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帮助。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关怀,只要这关怀来得恰如其分。
小恩小惠。我估计海底捞人一定非常讨厌这个词组,但是请原谅,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更为精准的词汇来形容海底捞的诸多免费服务,为了叙述方便,请海底捞人委屈一下吧。海底捞的免费服务非常多,但不会有人能完全彻底的全部体验一遍,反正能让顾客眼花缭乱乐此不疲那就好啊。顾客的消费心理就是这样,知道餐厅里有这样的服务就可以了,自己是不是愿意拿出时间去排队等待,那是自己的选择,但内心已经满足了。
这样的16个字,基本上可以说清楚海底捞式的超值服务了。
但在服务细节上,有这样几个环节仔细揣摩。
海底捞的服务是从停车场开始的。顾客进入到海底捞的停车场,马上就会有海底捞门迎过来询问迎接,并引导顾客进入通往海底捞的电梯。一般情况下,电梯口已经有人等待,继续将顾客引入等位区或就餐区。
等位区是有意识专门设计的,目的就是让顾客产生消费期待。诸多的免费服务,既可以消耗等待的烦恼,也可以产生对海底捞服务的信任。等到顾客能够熬过漫长的等待后,对价格高低已经失去了彻底的判断。
进入到就餐区,海底捞服务员痛痛快快的答应声好像三伏天里的冰镇西瓜,让顾客心里舒畅的“不要”、“不要”的,有求必应、无微不至,在这时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争辩、不阻滞、不虚伪是海底捞服务员的基本功。
海底捞的服务创新让人眼前一亮,是很多传统餐饮人不敢想象的“惊人之举”:服务员可以在餐厅“慢跑快走”,但绝不可以慢吞吞东游西逛。要知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餐饮服务的教科书上对服务员的走姿要求必须是“小步快走,庄重文雅”。但海底捞服务员和传菜生就是在餐厅跑起来了,而且顾客并不反感,反倒拍手称快。
总是引来顾客惊叹的舞面、每餐4-6次的免费热毛巾,服务员在听到顾客呼喊后马上高举的右手,传菜生撤台时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构成了海底捞式服务的一幅幅动态画面。
尤其是海底捞女洗手间里面的那句提醒:如果你正赶上那几天不方便需要帮助,请与我们的保洁员联系。
还有,在洗手间的座便旁,为顾客准备了上下两卷手纸,便于顾客使用。这样的周到,确实只有高星级酒店才能做到,而海底捞已经把这样的服务落到了实处。
服务的三项硬指标
衡量餐饮行业的服务有三个硬指标,即服务标准、服务速度及服务的准确度。
归纳到一起,就是以标准的服务动作,快速稳健地为顾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使顾客能够在消费中体验到温馨和专业。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完全可以胜任餐厅的零点服务。
现在大家都提倡差异化服务,什么是差异化服务?
所谓差异化服务,是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别称,也可称作超值服务。
不论怎样称呼,其实质是满足顾客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差异化服务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基础服务并不矛盾。
差异化服务是在基础服务之上的个性需求满足。
基础服务则是服务的基本功,是差异化服务的前期准备和铺垫。
差异化服务并不神秘,更多的意义在于其是一种服务观念的引导。
很多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在推行服务模式时过于追求花架子,忘记了餐饮服务的本身功能,总是要求服务员做出种种“肉麻”的举动,实在是得不偿失。我在为企业培训服务人员时,常常要求他们就几个简单的动作反复联系,达到标准、快速、准确,在很短的时间里,服务员的进步超出一些“老餐饮”们的想象。把餐饮服务细化成只有神仙才能学会的技能,那是所谓的专家为了谋取高额培训费,设下的盈利陷阱,在餐饮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需要指出的是,虚伪不是服务。
优秀的表现,来自于严格的训练。
例如,服务员的站姿训练,需要头顶瓷盘,每天背墙站立4小时,头正身直,胸挺足安。一周下来,一个个神清气爽,意气风发。
比如托盘,业内流行的做法非常见效:一块砖放在托盘上,单手平托,每次30分钟,一天6次。10天过后,也是体现出站如松、坐如钟,虎虎生威。
比如讲话,需要服务员站在椅子上,大声喊读报纸上感兴趣的新闻,每次一小时,每天两次。10天下来,思路清晰,表达自如,仪表端庄,对答如流。
比如跟桌服务训练,需要服务员按照预先设定的10个环节,反复演练,直到彻底精熟。
没有这样的训练,怎么能保证标准、快速、准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