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吃饭,听见隔壁在讨论和哪一方父母住的问题。
本来不想听,奈何他们声音确实有点大,还有那么点,嚣张。
一哥们儿说:和我妈住一起,早上也不用早起,饭做好了再来叫我,蛋都剥好了放我手上。现在有几个老婆能做到这样。
另一哥们儿说:你真是幸福,我和老丈人一起住,事事都要注意。
一哥们儿说:就是,找老婆就得找可以和我爸妈一起住的,不然再漂亮再有钱的婆娘都不能要。
我把这些对话发给一个女性朋友,她发了一个白眼表情,随后又跟了一句:“他们想的也对。”
这个时候,我差不多也吃完饭了。起身看看一直在夸夸其谈和父母住有哪些好处,要找什么样老婆的几个小伙子。三个人正扒着一份菜。刚刚所有的不适,在这一刻都化为“哈哈”两声,一笑而过。
我并不想给他们冠上什么“普信男”“妈宝男”的帽子,因为这样的对话对很多人来说是稀疏平常的,这几个哥们儿看起来也是被生活折磨的死去活来过过嘴瘾。
引发我思考,反而是我闺蜜。她并不是早早辍学打工的妹子,也没有出生在多兄弟的家庭。她和我都是比较好大学毕业,家里独女,拆迁之后也算是有点资产拆二代,我们都不是积极的女(和谐)性(和谐)主(和谐)义者(不和谐发布出去),但也还是会看一些相关文章。
我们会对某些对话产生心理不适,但并不会很大排斥。就像今天,虽然听见想吐槽,但碗里的饭还是很香的,特别是糯米圆子,好吃到打摆子,最后还加了杯可乐。
但不适之后的反应,闺蜜是理解。我是看到理解之后,觉得这好像有问题,开始思考,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第一个思考:我们应该被人伺候么?
和闺蜜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我们都有老妈把饭做好叫起床,把蛋剥好送手上的经历,但我们没有期待过被人这样服侍的生活。好像我们天生就知道,这些本来应该自己做,而老妈这样做只是因为她是我们母亲。
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期待过“被人服侍”。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是这个对象不是父母、伴侣,是保姆、帮佣这一类服务职业的人。
我们对被人服侍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那几个哥们儿讨论的话语中可以听出:等我有钱了(发达了)那某能就需要满足我的期待。
我和闺蜜的期待是,有钱能请保姆,我们就不用每天那么麻烦,可以有更多时间做像做的事。
第二个思考:父母于我们是什么?
我不知道真正有钱人的生活是怎么样,但我确定的是,有钱人不会想着让自己父母、对方父母来伺候自己。
但凡有点钱,都是想着怎么让父母少操劳点,有人照顾着点?
第三点思考: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有些人认为,成功的人生就是等我挣到钱,娶一个漂亮贤惠的老婆,就可以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成功=挣到大钱=有人服侍。
连剥蛋都外包的生活,真的成功么?
生活的成功在琐碎日常中的小确幸。
在和卖家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心宜的东西,是生活的小确幸。
用上刀、剪、钳、勺一番操作,扒了满满一盘大闸蟹的肉,一口吃掉,蟹还是完整的,是生活的小确幸。
一大早去市场选了一只鸡,扒毛去骨上料,做上一桌好菜,家人们吃上满足的神情,是生活的小确幸。
.......
如果生活没有过程,所有事物对自己只是结果。
买了一个东西。
吃了一盘蟹黄。
和家人吃了一顿饭。
满足欲望,又好像没有那种激情。
空虚,不就是没有细节只有结果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