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夺取南极的斗争》
1
在1911年底,有两支队伍准备向南纬90度发起冲击,目标都是成为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人,并把自己国家的国旗作为此刻荣耀的见证。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在12月4日成功达到南极点,并凯旋而归。而来自英国的斯科特等五名队员晚了近5个星期才到达,最后将生命留在了这片冰封的土地上。相信之前有很多的作品,会浓墨重彩地描述阿蒙森的胜利。而作为“失败者”,无论是丢掉首先到达南极点的荣誉,还是丢掉自己的生命,斯科特的故事无疑充满了悲剧色彩和更强烈的戏剧冲突。本书的作者茨威格根据当年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留下的文字和影音资料,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带领读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回到斯科特的身边,一起去体验他人生最闪亮的时刻,和最后悲壮的逝去。
2
开始斯科特只是在潜心准备,认真地按部就班地踏上自己的探险行程,并不知道阿蒙森的存在。起初探险队的气氛非常地舒适,无论是生活或是学习交流,至少心情是很愉悦的。可是在发现了阿蒙森的营地之后,气氛完全变了。尤其是发现对方的营地比自己的营地靠近南极110公里,斯科特的紧张非常容易理解。如果说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都是看得见的困难,那么阿蒙森的存在,就像一个阴影一样,笼罩在斯科特的心头。另一方面,他必须鼓起勇气,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路程上的差距,至于能否抢到第一,真的是听天由命了。
3
等到最后一批队友返回后,斯科特一行五人向着南极点发起最后的冲击。路途的艰难自不必多说,当日记上记录着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心底最后豪气被激发出来,胜利就在眼前了!可是,当他们发现了滑雪杆,扎营的痕迹之后,他们清楚地知道,已经有人捷足先得了。之前几年几个月几星期付出的巨大心血,只是让他们成为了第二批到达南极点的人。“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烦恼——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等到真正到达南极点,看到的是“耀武扬威”飘扬的挪威国旗,还有从未谋面的对手阿蒙森留给第二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的信,托付带给挪威国王,以防自己发生不测。这是怎样的请求啊,委托第二名在全世界面前证明第一名?!而斯科特竟然真的接受了这份请求,把这封证明着别人的荣光和自己失败的信带在身上,开始返程。
4
返程的路是如此地漫长和艰难。如果说之前支撑他们的,是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荣誉的召唤,那么此时,背上失败的包袱,让他们更加步履维艰。残暴的极地不会给这些“失败者”一丝一毫地照顾,反而用飞雪、风暴、冰冻来对付这五个人。食物越来越少,在补给站能拿到的最宝贵的资源——燃油——也只有一点点了。队友埃文斯精神失常,死去了。队友奥兹的双脚严重冻伤,为了不拖累其他人,独自走入了营地外的暴风雪中。最后剩下的三个人发现,留给他们的选择,竟然是饿死或是冻死。
5
不敢揣摩斯科特写临终书信时候的心情。会后悔自己自寻烦恼来到这冰天雪地么,科斯塔是这样写的:“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是的,虽然他并没有为自己,为自己的祖国夺得最高的荣耀,但是他努力过,拼搏过,希望后世有人能通过读到他的日记和信件,见证他和英国民族的勇气。当笔最后从冻僵的手指尖滑落的时候,他真正地永远地归于宁静了。
6
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各个领域的第一名,将荣耀都给了他们,而对于第二名,往往只是一笔带过。但这并不能抹杀第二名曾经付出的汗水、精力甚至是生命的价值。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阿蒙森和斯科特这样的人的共同的努力和前仆后继,才一次一次地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才大大拓宽了人类能够达到的疆域。让我们将掌声和赞歌也献给像斯科特这样的“失败者”吧,毕竟他们的故事是如此地催人奋进,让人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