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人们所患的疾病太多,病情复杂,终有不治者,而医生殚思竭虑的是医法太少,其“六不治”值得今人借鉴、学习,本段历代析译很多,不敢乱翻译,从字里表面解释为:
一、骄傲任性、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蛮不讲理的人为不能治愈的表现。望求医者好自为之。
二、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舍命不舍财,不注重养生的人病更难治。今人更应重视这一社会现象。
三、暴饮暴食,饮食无常、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虽服药而难愈,应遵医嘱调养疾病。
四、病深不早求医、五脏功能失调,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为难治之疾,一时难愈。
五、身体极度虚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也为沉疴痼疾,难以急速求救,不得勉强求之。
六、信奉鬼神、巫术不信医学的人不治。
此乃古人扁鹊认为六种不能治愈的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医疗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本人关键着重说说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六不治”。应大体如下:
偏信西不信中,一不治也;略知医理,自以为是,擅行用药者为不治也;仰仗财大气粗,苛求权威治疗者不治;过于着急上火,不能按疗程服药者不治;无人悉心照顾,亲人不亲者不治;压力过大,绝望心死者不治。
其“六不治”可理解为:
一、过度依赖西医治疗,不能接受中医治疗为不治。(董大夫注:反之亦然,过度依赖中医治疗,不能接受西医治疗为不治。)
二、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就擅自给自己治疗,不能听从别人的意见为不治。
三、不怕花钱,治疗就进最权威的医院,找海归博士后治疗,不接受其他意见和治疗为的人不治。
四、治疗期间,不能面对现实,不注意服药过程只求结果、急于求成老是换药者不治。
五、患病期间,无人照顾和安慰者不治。
六、对病情过于恐惧,影响休息和饮食者不治。
所以疾病治疗的成败,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二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生的态度。在二者之中,有时后者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活动根本就无法顺利开展。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讲究阴阳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至今影响深远。
中医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的。人之所以生病,首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发生不谐调,然后才使各种致病因素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障碍。因此,人体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阴阳失调”所造成的。
假如患病期间无人照顾,亲人背离,这就出现不和谐因素,指定会愈后不佳。有个外地朋友夫妻打架,他出来租住半年,中间因饮食、起居、精神等因素得病,逾久不愈,找我服药治疗,我了解其情况后,劝他回家,夫妻和好,和谐情况下,病情逐步好转。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也是决定条件。因此,患病以后,中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比如患者服药期一定注意好:多休,少郁,不感染;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但是,这些情况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亲人不亲或被视若累赘都不利患者恢复。
中医强调:疾病的康复“三分治,七分养。”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病人对医生过于猜忌、怀疑,缺乏起码的信任,不愿意与医生沟通,甚至根本拒绝治疗,则必然使医生的诊疗技能无地放矢,或诊疗效果大打折扣。我治病过程中也有不少类似患者,服药起就吵闹开了,嫌疼怕苦,抵触治疗。服药期间根本谈不上修养和调养了,恣意行为,治疗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认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自身是内因、医疗手段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何者?嗜欲无 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这里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果病人对康复缺乏主动,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