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跑来问“学英语是报英孚还是华尔街?不经让我联想到身边很多朋友至今还有“学英语”的想法和热情。
本人二流大专毕业,英语成绩一直处于下游,CET4考了两次没过,PETS 3口语现场被刷。我后来的英语技能完全是工作之后的一两年里获得的,但公司是国企,业务中没有英语需求。如今我已我不再惧怕英语,正常交流完全没问题,偶尔听听段子也可以,看看原著小说也凑合。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这期间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培训,背过任何的单词和使用英语学习app。
忙碌的追随者
学习目的和驱动模式
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到你不用去。因为学校要学,考试要考,妈妈要你学。成绩,就是以任务结果为导向的驱动模式。
但当我们成年后呢,这个问题就很迷茫了。我收集了一些答案:
-
兴趣爱好
- 某天突然觉得某部剧英文好美,某篇英文文章好赞,某某的发音好动听,简直听了就要怀孕那种。
-
业务需要
- 没办法,工作必不可少
- 大家都在学,我也要学
- 先学着,以后总会有用的
还有诸如交朋友,出国留学等等。
第3、4是我听过最多的理由,却非常不实际。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事情上,但这样的理由几乎学不会任何一样东西。大家考研,你也考研;大家考公务员,你也考公务员。拒绝思考,归根到底是一种“懒”--勤奋的懒。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缺点是相对太廉价,容易三分钟热度。“业务需要”则实际的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优点是目的性明确,缺点是机械被动,很少有人会喜欢写报告吧。
那如果我们将二者分化合并。
有没有一个感兴趣的事儿(兴趣驱动),又能频繁使用英语环境(场景)并做点什么(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是:
- 以爱好为中心去参加一些英语环境的主题活动。
- 篮球,足球,烹饪,攀岩,徒步旅行等等
- EF之类的培训会有很多定期的party,造成这种机会让你沉浸在里面,据参加过的朋友说,这也是EF最有价值的地方。
- 甚至可以是书,但最好是原著小说,因为有主题.而且一个人写的东西,用词造句的方式是相对统一有序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回归了语言最根本的功能---沟通
锤子如果我手里有个锤子,锤子的作用是钉钉子,而钉钉子的目的是完成某个家具。
语言的作用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协同完成某项任务。
遵循过去的学习方法,则一直停留在研究锤子的说明书,锤子的构成。怎么锤?但如今我们要做的是直接去锤,实现锤子的功能,还不算完,还要锤不同的钉子,和他人一起去完成一件作品。
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忘记学习本身,直接去解决问题。
这里的解决问题不是什么很巨大的课题。
比如参加一个足球社,那参与社团活动,踢一场球赛,更好的体验就是目的。
对话交流肯定更多的围绕足球展开,小到传球,送球,再到与他人配合的,都需要沟通。在特定场景下,对方的一句话,很可能下一秒你就会用上。简直是现学现卖啊!而且这些词汇和表达方法是最直接,最高频,最实用的,书本上永远也不会写,老师也不会教,因为老师也不知道么。
人类活动也不会是单一的,会牵涉到其他方方面面,日常话题,甚至是一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还有一点就是对方不会像老师一样来纠正你。人们往往害怕犯错,很想被纠正。其实,说的对不对从对方的表情、行动反馈就可以知道。至于语法,句法,真的没有你想想的那么重要。试想一下,我们和老外聊天会动不动抛个成语典故?各位的中文语法够好了么,有兴趣可以搜下历年HSK奇葩的考题。
2. 沉浸并且持续输出
是不是很熟悉那我出国留学个几年不就完事了?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不说英语?
虽然这是篇广告,但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我认识几个出国留学回来说不溜索,出去就只和国人混在一起。
除了场景、环境,你还得经过自己不停的思考,输出。很多人呆了半天,并没有参与、互动。开口还是呃呃呃,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前面也说过,在一个主题里面,输入和输出的的内容都是非常强相关的,有些词你不明白,但可以根据场景猜出个大概意思。“词语”只有放到具体场景中才有意义。
3. 一切皆来自模仿
语言类的学习靠的是模仿
学一门语言和学一门乐器都是类似的。比如我学吉他的时候,除了一些基础指法需要记忆,更多的看老师的弹法,听琴的音色,听专业的吉他曲,看高手的弹奏视频,不同纬度去模仿,再通过不断练习,形成一种肌肉记忆。但是你学编程,建筑就完全不一样了,必须从基础核心理论开始。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回想我们自己学中文的时候,是靠语文课学会中文的吗?当然不是,是我们无时无刻模仿大人们。从声音,语调,嘴形变化来模仿,形成条件反射。英语学习某种程度上是肌肉训练。
4. 思维比语言更重要
没有英语思维的人往往会追求词汇量、各种复杂句型、长难句等。在读书时候我也曾经以为学好英文的定义就是熟练使用各种绚丽的句法,还主攻长难句,因为考试要考啊。
姑且先说说中文思维,这篇文章有没有用到什么很生僻的字?有没有很拗口的语句?
没有,都是些常用字,估计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就能读懂。但他未必写得出来,这里除了相关知识,还有就是组织文字的能力--搭积木的能力。
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只用现有词汇去组织语言。一旦有了这种能力,你对英语的恐慌,就会大大降低。我并不是说词汇、语法不重要,但他们不该是你的主攻项目。
4. 那些年英语学习中曾踩过的坑
1. language exchange语言交换
语伴,也有网站专门提供这种服务,聊天室盛行的年代,还会有英语聊天室。但里面99%都是中国人。我也曾经有过一个language partner,远在遥远的英格兰,那时候我们都考email,但最终发现我们的谈资很少,并且这类方式我觉得有点过于功利。
2. 英语角
这个也是年代久远的产物。早在初中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英语角,09年参加过一个很有名且历史较长的英语角(据说存在10年了),地点是淮海路星巴克。大约一年半时间,这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这类英语角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没有英语思维,因为几乎全部是中国人,你倒是可以听到不同的中式英语。话题内容也是硬伤,全民查户口,开口你叫啥,你干啥。如果这桌没有人带领,很容易陷入尬聊,可能后半程就开始进入中文聊天模式。还有一部分英语角,是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主办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拉客,品牌,养人气。
最大的困惑是,我为什么要对中国人讲英文。
3. 《走遍美国》,《新概念》
《走遍美国》 《新概念英语》这两套教材算是最有名的英语教材了,还细分还多种类。《走遍美国》号称是在全球35个国家同步使用的生活化美语教材。这套教材突出了最新的交际教学法,与情景式教学法和句型式教学法相比是一大突破。
但我们平时用的到么?你会去超市和收银员说英文吗?
4. 培训班EF,华尔街
没参加过,关键是穷,但见过不少报了班却依旧开不了口的。
5. 看美剧,听BBC,CNN,VOA
当年没少听同样作为辅助可以。语调,发音,沉浸在环境里。但就好比老外学中文,你会推荐他听《新闻联播》吗?
看《老友记》,你学到的都是比较复古的东西。就好比有人称呼你“同志”。看黑手党剧,学的一口江湖黑话。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talk show,哈哈,那么恭喜你!!!
6. 狂背单词,百词斩等,狂看语法书。
打卡打卡前段时间朋友圈背单词的小伙伴出奇的多,都在晒,这段日子好了, 改晒读书了。钻研语法书这种学院派的套路,多少小伙伴直接把自己憋死在襁褓中了。除非你对英语的热情大到一定程度。否则你连头七都熬不过。
Rosetta Stone 软件界面类似的还有Rosetta Stone,大名鼎鼎的二语言学习软件。没有试过,有体验过的朋友可以说说。
除了没报培训班,其余方法几乎都试过,但收效甚微。理由也是我先前提到的三要素:兴趣,场景,目的。离开实用的英语学习都是耍流氓。
你要的“语法书”来了
多多少少总要给点“干货”
肯定有小伙伴会说难道语法和词汇就真的那么不重要么?我先前也说了,并不否认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但不该是你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地方,大量精力要花在输入和输出。工欲善其事便先利其器。在我所有用过的学习用书中推荐这几本给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翻。
发音
《赖世雄美语音标》
只要买这个就好了,很便宜的,不用买很贵的那种组合版什么的。虽然挺不错,但是我还是喜欢从场景中去听,去模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来过一遍,时间控制在1~3个月内吧。
语法
《旋元佑 语法俱乐部》
不客气的说,语法只要这一本就足够了。通俗易懂,讲解到位。是我唯一一本一次性从头看到尾的语法书。
不过本书早就绝版了,现在能买到的都是影印版,质量还可以接受的。
《薄冰英语语法手册》
可供参考,版本很多,一直有重印再版。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英语学习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那么多培训机构和学习软件依旧火热。但没有一个敢拍胸脯保证包教包会。环境的差异,思维的差异,甚至性格都会成为你学习上的绊脚石。
在你学英语之前,不妨先自问一下,如果学不会会有什么后果?
可能并不会对你造成什么不便?那你为何还要学呢?那么的不快乐,生活那么美,还不如去吃顿火锅,撸个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