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卫城时,有位大富长者,虽然富可敌国,但为人固执。年纪已近八十岁的他,还忙着为自己建造一栋豪宅,前厅后堂、凉台温室一应具全,东西厢房多达数十间。这位长者甚至亲自监工建造,眼看只剩后堂前的遮阳台未完工。
佛陀以天眼通看出此人已不久人世,怜悯他不知无常将至,还汲汲营营地为此生劳心劳力,忙碌疲惫不堪,却不知要为来生植福,实在太可怜了,于是带着阿难来到他正在监造的豪宅外,好声关怀道:“您这么辛勤劳苦,不疲倦吗?这么豪华的房子,您盖好之后有什么打算呢?”
这位长者不掩自豪地回答:“前厅自然是接待客人用的,后堂是我自己住的,东西两边的厢房除了给儿媳、奴仆住之外,还可以储存一些财货。夏天就住通风的凉台,冬天就住可以升火取暖的温室。”
佛陀说道:“我已久仰您的大名,知道您是个深思远虑的人,我想送您几句重要的话,对您的生命极有助益,您能否稍停一下手边的工作,我们坐下好好谈一谈?”长老一口回绝:“现在工事正赶,要谈改天再谈!”佛陀再三劝长者拨一点时间给他,长老却益发显得不耐,最后,他拗不过佛陀,便说:“你有什么重要的话,快点长话短说吧!”
佛陀于是启口:“凡夫有子有财,还不知足,汲汲多求;不知无我非我,还想着儿媳财货;只知远虑多虑,却不知生死无常;明明愚昧不已,却自恃聪明能干。世间还有比这个更愚昧的吗?”
这位长老一心一意把房子盖好,根本没耐心听佛陀的话,待佛陀一说完,便心不在焉地回应:“很好很好,很有道理,不过我太忙了,真的没时间听你多说,我们改天再聊吧!”
佛陀闻言,知道多说无益,只能悲悯地带着阿难离开。长老送走佛陀,继续他的建造大业,甚至亲自动手帮忙上梁,突然,椽木脱落,不偏不倚地打中长者,这位长者随即往生,恶耗传回家里,家人悲伤不已……
这个消息不久人尽皆知,几位修行人得知长者往生前不久,佛陀才去关怀,于是前去找佛陀,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幸的事。佛陀回道:“我已试了几次想让他知道生死无常,但这个道理比不上他心里更重要的事,所以他听不进去。我已尽力,是他的宿缘如此。”
这是出自《法句譬喻经》的故事,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位长者。尤其现代事事讲求效率,我们总有更重要的事待办,于是,对于自己以为不是那么重要,或是不那么急迫的人、事、物,便容易表现出不耐烦;对于需要等待、需要配合的状态,更是焦躁不已。
其实,用禅修的方法检视自己的心,便会清楚发现,当我们在焦躁、不耐烦时,心就已经离开了当下,而飞到了未来,常常念头都是:“我还有什么、什么要做……”、“等一下还要……”当下的人事物,与后来待面对的人事物,彷佛只是清单上待打勾、待处理的事项一样,而与我们的身、心无关,也失去了心感受的能力。所以佛陀慈悲地指出,经常不耐烦的人有几种过失:一是粗糙;二是急躁;三是容易后悔;四是少爱多憎。
无论何时,发现自己不耐烦了、焦躁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心飞到哪里去了,问问自己,未来是否真的比当下此刻更紧急?如果无常将至,那么,错过当下这一刻、错过眼前的人事物,而不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那该有多么遗憾?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45964/5ea647e188faeb8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