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那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的事情,孩子们表演完节目,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到教室,老师说要吃六一蛋糕,让孩子们先洗手。
男孩先洗完,兴奋的孩子们有的在地上爬,有的用手拍打地面(孩子都是坐在地上的),有的父母看到,担忧的提醒孩子:刚洗完手,别摸地面,待会儿还要吃蛋糕。
可是,兴奋过头的孩子哪里听的进去。
我旁边一个宝妈,看到自己儿子也学着别的小朋友用手摸地,不悦的说到:待会你吃不吃蛋糕了?
那男孩有点胆怯的看了看妈妈,缩回了手,这时老师开始打开蛋糕,这位宝妈不再看孩子,转而看着老师。
男孩一边偷看着妈妈,一边又小心翼翼的把手放到地面上,当他没有期待到妈妈的关注,反而无趣的把手收了回去,转而和妈妈一起关注起老师。
在环顾其他孩子,父母越是提醒和斥责,孩子反而却兴奋的爬来爬去,时不时的还和父母做鬼脸。
阿加莎.克里斯蒂《五只小猪》中说到:
很多孩子,或者应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遭受了他们父母的过度关注。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爱,太多的照顾。这种呵护会让孩子觉得不自在,从而试图获得解脱,逃离父母的监管。
当孩子越是感觉不自在,就越本能的反抗,坏习惯就有此产生了。
阿加莎.克里蒂斯还提出一个词叫做:合理性的忽视。
许多时候,尤其是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发展迅速,什么对,什么不对,只要父母提醒过几次,他们都会记在心里。
但是孩子有时候的行为习惯是不受控制的,这是孩子特有的天性,这时,父母适时的提醒一下,孩子就会立刻反应过来。
记得有次去朋友家玩,为了愉快聊天,就给孩子打开电视,两个孩子有时打闹,有时跑到电视前面看。
每次孩子距离电视很近的时候,朋友都出声提醒,一来二去,朋友情绪开始烦躁,当她的孩子再次做到电视面前时,她冷不丁的大喊一句:到沙发上坐着看!眼睛都要瞎了。
这一嗓子吓的孩子一哆嗦,我的心都砰砰跳了起来。
可是过了一会儿,孩子不知何时又跑到电视前面去了,这时,朋友大步走过去,拎着孩子就扔到沙发上,孩子开始哇哇大哭。
朋友气急的吼起来:你想变瞎吗?
这种场景不知道大家熟悉不?其实,每个家庭都会发生,包括我家也是。
当孩子连续发生这种错误行为,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和父母作对,这时候的行为,是不受控制的。
你会发现,轻声的提醒和大声的斥责,孩子都会乖乖改正。
但是,不同的是,当你轻声提醒时,孩子会下意识自己更正错误,这就是合理性忽视,不自动延伸问题严重性,只关心当下的行为。
当你大声斥责时,孩子处于惊恐状态,她会把这种错误行为无意识的强化,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越斥责,孩子行为越离谱。
甚至有的时候,孩子是故意做出一些错误行为,来求得父母的关注,如果你关注了,那就会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很大的满足,这时候错误行为也会被强化。
合理关注孩子,你的孩子一样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乖娃”。
父母的过度关注正助力孩子的坏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