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MOOC
Learn how to learn——the first we

Learn how to learn——the first we

作者: Summerappy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01:11 被阅读14次

    【第一周 课程内容】

    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拖延癌晚期患者,比如我现在就在遭受因为自己的拖延而导致的一些烦躁。所以我其实还是很想知道究竟拖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我会有拖延?以及怎么做才能去克服拖延。所以我决定打败拖延从坚持学习完这门慕课以及每天写阅读文献笔记开始。

    现在我的进度是刚刚学习完第一周的课程内容,但是学完第一周的课程内容就非常想把这门慕课推荐出来。可以说懂得更多,才能做得更好。懂得如何学习,才能知道如何把学习做好。所以如果你原来就知道如何才能高效学习,那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你可以知道你高效学习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如果你原来不知道如何高效学习,那么这门课程就让你了解学习背后的机理,并让你学到高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周课程内容.png

    一、课程内容小感悟

    (一)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与大脑前额叶皮层(位置就在脑门正后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举例:类似于手电筒的光,打开开关,就会有一束光柱打在你关注的目标上)。
    优点:专注、思考和认真。
    缺点:死板,也就是说容易形成定式效应(类似于一叶障目),也就说你脑海中那些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会阻碍你的思考。

    发散模式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一种模式。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中。(举例:手电筒的光柱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优点:自由,灵活,新想法、新创意。如果想要挖掘新的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溜开一会。
    缺点:如果没有专注模式前期做准备,或者说如果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深度思考,那怎么会在你大脑中留下印象,又怎么能将其激发出来。也就说一般是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会源源涌现。(发散模式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你是不能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轻松松如愿以偿。

    任何学科中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举例:盖一面墙, 我们需要铺一层砖和黏合剂,等黏合剂干了把砖头稳固好, 再铺上面一层。 这样墙才能盖起来。 盖得太快太急, 墙可能会塌掉)。

    PS:原来经常不理解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或者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觉得发散会分散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学习这门课程才开始对发散性思维有了一点正确的理解。

    (二)如何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考前突击或者说一段时间内的冲刺只能带给你短暂的成功和快感,远不能为你带来什么。学习东西,要从长远来看,每天进步一点点才是王道。

    (三)如何学习:构成组块

    要熟练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比如早晨穿衣,通常你只是简单的想“我只是穿上衣服”。但是其实你已经对“穿上衣服”形成了一个组块,你有没有想过穿上衣服是个做事过程,穿那些衣服以及如何穿。这就是一个思维组块替代其中复杂的基础活动的例子。

    1. 进行组块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信息上;
    2. 组块活动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不是“灵光一现”的理解)。
    3. 组快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比如说通过“练习”)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创设情境吧,我们总是需要知识究竟应该如何应用。

    (四)真的被难住的时候怎么办

    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想同伴同学、同龄人或者导师请教。让他们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或者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

    但是切记一点:在提问前,最好还是自己先把问题大卸八块。但你足够深入的把基本概念印刻在心里的时候,会更容易接受别人的解释。学习往往意味着为吸收的内容赋予意义,那我们总要先摄入一些内容才行。

    我想这段话,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才能得到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以及你去请教别人之前应做的准备。没有积累,怎么提出好的问题。正如没有专注之前,怎么去发散。要勤快,要学会不断积累。

    (五)拖延的产生

    原因是人遇到困难,大脑真真切切会产生化学物质,让你感觉不开心。这时,老祖宗的基因会驱使你的大脑让你去做一些更能让你高兴的事,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看,你本能的完成了一次自救,把自己从不愉快中救了出来!但现代社会毕竟不同于远古时代,总是逃避困难的任务而选择简单的娱乐会让人自毁前程。(转载自知乎,因为觉得这句话太赞了)。

    二、课程设计小感悟

    (一)内容逻辑性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这些主题比较感兴趣的原因,这门课让我产生了想一口气看完的冲动。我想肯定与内容的逻辑结构设置有关,从前面的理论讲解到后面的实例、练习、课程内容回顾以及后面的拓展性访谈,层层递进,很吸引人。

    (二)理论讲解结合大量实例。
    理论的讲解不仅结合了大量的图表,还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这里的实例包括名人轶事:比如爱迪生的故事。还包括这些理论实际的应用实例,比如穿衣服的事例。

    (三)小发现
    鉴于之前拍摄《英语教学与互联网》的经验,总能明显的看出教授看着提词器读词,总忍不住想笑。

    暂时写到这里,另附上两个好的学习笔记。

    http://vancexu.github.io/2015/01/08/learning-how-to-learn-part-one.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64946

    三、课程链接
    【中文版课程】https://www.coursera.org/learn/ruhe-xuexi/lecture/VVGI1/ji-zhong-yu-fa-san-si-wei-gai-lun
    【英文版课程】https://www.coursera.org/learn/learning-how-to-learn/home/welcom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Learn how to learn——the first w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l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