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关系加上生性好远行,我对于机场这个地方总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和感应。说情怀听上去的确是有些矫情,但似乎每次来机场,情绪上总是有些微妙的不同。
机场的超大落地窗让人想到海洋馆的大浴缸但凡关于情绪和感受,我总认为跟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性格和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小时候,虽说不知天高地厚,但内心里藏着自卑和一种因为年龄幼小而产生的对成人世界和未来的挫败感,让我对于自己的眼界和能力产生了许多的不确定。
在那个谈及长大和梦想,大多数小孩子的答案都是医生科学家人民教师的年代,我虽然口头上说着我爱看书爱旅行,实际上却根本没有任何的旅行经验,看的书也基本上只是邻居阿姨送的格林童话和伊索寓言,还有那些适合儿童的世界名著。爱,的确是爱的。小公主萨拉的故事让我一度坚信做个单纯善良的人就能得到拯救;白雪公主和王子的故事甚至让我觉得世界上真的有从天而降的爱情,就像大多数童话故事的结尾: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时天真的我打心眼里坚信和赞颂童话里描述的善良淳朴的人性。
后来,年龄慢慢变大了,虽说有了些人生经历和感触,但直到大学的时候,我自觉依然是小时候那个不谙世事的单纯的孩子。有一次陪大学室友去中关村买书,在此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一次。看着同龄的孩子聪明又游刃有余的购买工具书,打听英语学习班。当时的我好像顿时恍然,原来别人早就开始接受成长和现实,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早就开始行动。只落下了依然懵懂不成熟的我在原地,抱着对未来的畏惧和自我蒙蔽的卑鄙想法止步不前。
再后来,我依然一点也不曾想到过,我竟然在小时候认为“遥远而又充满好奇的”中关村有了一份工作。就像小时候很少踏出家门的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过长大后我竟然成了一个时常会出差,偶尔会像别人一样用旅途短暂逃避现实的成年人。当然也从没料到我会跟机场产生如此密集的互动。
长长的好像永远到不了的登机口/一如漫漫长又必须走过的生活回想自己一路的经历,似乎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命运随手安排给我的。作为一个不够执着也不够积极的人,我似乎也十分乐意接受命运的各种安排。没有选择的人生,无论命运塞什么东西给我,我都抱着感恩又欣喜的态度双手接着,认真对待。在我记忆里,好像唯一执着坚定过的选择就是按照自己当时的意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之后的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理所当然。做了相关工作,时而会出差,老大不小却依然不成熟,热爱旅游……自然也就成了航空公司的常客。
对于机场这个地方。从最初的陌生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现在的我,总觉得机场跟人有着某些妙不可言的牵扯。
机场是既有旺盛个人气儿,又带着某种疏离和距离感的地方。每一个来机场的人都怀抱不同的想法和目的,去往不同的地方,就好像从几千万条不同的溪流顺流而下的小鱼们,短暂聚集,也很少产生联系,之后就各自匆忙的汇入大海,朝着各自不一样的命运游走。相聚只是假象,陌生人之间从此天各一方,江湖难觅,变得比之前更加陌生。
“追飞机”不同于“追火车”/这一飞可能就是地球两极甚至一辈子的分离机场是个比火车站更容易演绎错过和遗憾的离别之地。受很多影视剧和电影的影响,那些撕心裂肺的离别和欣喜若狂的重逢似乎总爱用火车站和机场的离别桥段赚眼泪。然而跟熟悉的“追火车”桥段不同,机场既开阔又层层深入,追飞机的办法也行不通,于是,造故事的人就安排主角“追机场”。一个非走不可,一个想留不留,万般犹豫权衡之后终于决定追到机场,方才发现悔之晚矣,身边人已远去,既不能打电话挽留,在下一站上演再相遇,也不能冲进安检口生拉硬拽软硬兼施。走了,就是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场这个地方似乎比车站有着更多冷漠又无奈的规则感。坐火车可能去到不远的另一个城市,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南北两边,但这一飞,很有可能就是地球的两极,甚至一辈子的分离……
对于我而言,机场既没有过离别愁绪,也没有重逢的感慨万分。人生尚算早,我也没有国外的亲戚和离别的爱人,机场,更多的是不同目的地的憧憬和观察形色众生的趣味。思考,成为了候机时候的一大乐趣。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正在机场候机。一趟习以为常的短途出差,因为时间尚早,改签也没成功,以我这种对很多事都放弃选择,习惯接受的人来说,多出来的时间正好用来消磨一下浮躁和焦虑的工作后遗症,竟在机场愉快的搜罗起了灵感,堆砌出了上面这些话。
由于提前两个小时到了登机口,人少安静。旁边卖翡翠的商店里放着李健的《传奇》,突然觉得歌词与店铺配合得十分默契: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玉器同样也讲究些缘分,眼缘有时候就决定了你是不是要花钱把它带回家……
候机侯了两个小时,终于要登机了。机场对我来说终究是个路过,我也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