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鲁国辞去官职以后,便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历程,这趟旅程并没有使孔子成为丧家狗,因为孔子一直在前进,不管他在表面上有多么落魄,但是他还依然在完成着他自己的使命。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断了粮食,孔子弟子都没办法站起来,子路就比较生气说,君子还有穷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穷的时候是不变的,小人穷的时候就变了,子路出去以后,子贡来见孔子,他说,是因为孔子到太大了,天下就容不下孔子了,孔子应该再低一点。
后来颜回来见孔子,对孔子说的话以子贡不同,他说,孔子得到非常大,所以天下容不下孔子的道,所以推行不了,但是推行不了,不能说我们自己有问题,就是因为推行不了,才正好证明我们是君子。
颜回和子贡的看法不同,颜回最看重的是自己的道,如果自己不修自己的刀道,那才叫真正的羞愧,但是这个到也要外推,但是在外推的过程中成功与否。不是完全在于自己,也在于外在,孔子是推行了他的道,推行了他的仁政。可是外在的诸侯国的国君接受不接受,就在于他们,在于孔子,所以,尽管失败了许多次,但是也要继续推行。
这时,遭遇了在各国做官却一无所成的孔门内部已经出了问题,内部人心不安。此时的孔子在外在也正像是一个丧家狗,可是他还在坚持。
后来孔子来到郑国,与弟子失去了联系,孔子一个人就站在郭东门外,子贡问孔子在哪里的时候,那个地方的人就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而他的腿部不及禹的三寸。相貌就如同丧家之犬,公告是孔子以后孔子非常高兴的笑了说,长的样子并不重要,可是,说我像丧家之犬,非常对的。
孔子这里所谓的丧家之犬和郑人所说的丧家之犬是不一样的,那个地方的人也许说的是外表上像丧家之犬,也就是说孔子非常穷困,失去了温饱的,失去了家人一类的,但是孔子同意的是内在的像丧家之犬。当时的孔子的精神世界像丧家之犬,这个地方的精神世界并不是说它的内在的德性,仁心丧失掉了。对的,精神家园就是他实现理想的地方,他虽然没有丧失掉德性和仁心,但是他还没有去实行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所以他还是失去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家园。
在前面孔子的孔门已经出了一些问题,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并没有气急败坏,还笑着说是的。而且仍然在坚持着他推行仁政的理想,这说明他心中有一个精神的支柱在支撑着他,而这个精神的支柱就是天命。
孔子的天命不但是一种使命,它还是一种精神。孔子和他的儒家之所以能在现在成为一盏夜灯,是因为他这种最特别的不放弃的这种精神的力量,尽管失败了许多次,孔子要继续去推行仁政,尽管他的到道太大容不下他,他也一直在努力的让仁政统一天下,他一直不放弃,尽管一直在推行和不容之间循环。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天命。它不仅仅是一个使命,也是一种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