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一句话,看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一生,生活这道题,太难了,不是书里或古话里没有道理,而是自己的认知没有跟上,什么是认知?认知就是一个人过往的知识、经验阅历的总和,并产生的思考方法与行为模式,对一个小学生很努力的谈大学的微积分,认知无法对接产生共鸣,这是符合规律的。
第一个认知就是,积累,小时候见过打井,一直向下钻,一直向一个方向钻,只要不停下来,就一定可以出水,也见过挖坑的,东挖一下西挖一下与打井一样的功夫,但是,是没有收获的;没有耐心的人就是嫌麻烦的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最终也就没有积累了。
很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小赵,我们一起在福建工作,他刚开始在鞋厂做一个组长,也属于管理人员,后来发现,还是做图片配色工作这个赚钱快,做组长没有兴趣不喜欢,于是半年后,他就重新开始转行,先学习再进厂做了平面设计配色工作,半年后,发现在厂里上班还是不如自己做老板,没有本钱,就先从夜市做烧烤开始,听说刚开始,生意也还行,再后来我们各自己忙了,几年没见他的消息,再听到他的消息是转到酒店行业做服务了,现在已然知道的是,生活过的不如意,身边这样的朋友,我想大家应该都有。
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都只有一辈子,处处挖坑最后一定会葬送自己的,如果,当时,他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坚持这么多年,成果一定不会太差;
这里就产生了第二认知问题就是兴趣干扰,很多人总是认为做这个事没兴趣,做那个事不是自己喜欢的,调查表明,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少之又少的,不是兴趣问题,而是没有能力做好当前这件事,兴趣这事或许有可能是把事做好了就会有兴趣了,另个,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困难的,天下乌鸦一样黑,没有积累的认知,没有想着长久打算,你能逃到那?把自己能做事做到极致,有个保障,再考虑兴趣爱好就是良性循环,人生最幸运的事当然是,一开始就用正确的方法再持续做正确的事;
对于复利公式我们回顾下,复利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P=本金;i=利率;n=时间,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也就是每次累加,举例:如果本金是10万元,年利息为10%,那么30年后,本利和大约为174.5万,超过本金的17倍。
重复积累,持之以恒,稳步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