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在父亲节

写在父亲节

作者: 微笑的鱼2025花开富贵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2:15 被阅读11次

(一)写在父亲节

6月17日,星期六,小雨,与其它星期六无异,是所有上班族盼望已久的节假日,早已经打算好的出行旅游计划,朋友圈早上一轮又一轮的父亲节祝福语轰炸,但有多少人是真的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有好多只是跟风,看见别人发的自己转载一下,并没有问候自己的父亲,哪怕只是一个久久未打的电话。

  网络时代,我们的祝福与关心也升级成了微信寄语,网络拉进了世界的距离,让世界成了一个整体,却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疏远,家里,大人小孩抱着手机聊微信,看电影,玩王者,看抖音,拍快手,没有发现父母的双鬓渐渐染白,身子日渐与褛,父母喊吃饭,我们永远是:“等会”,这个吃已经成为口头禅,等成了常态。

父母喜欢问东问西,我们永远是你不懂,你别问。年迈的父母不懂网络不懂QQ,不懂微信,看着蹒跚学步的孙子孙女拿着手机都会开关音乐,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微信动画片。年迈的他们看着老少都入迷的智能手机很是新奇,充满好奇,接过孩子们更替下来是旧手机战战兢兢地向儿女请教怎么使用,在儿女们有一搭没一搭,耐烦不耐烦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微信视频,欣欣然想问候这个,视频看看那个,牵挂着的儿孙。有时我们的一句:“爸,妈,你们怎么这么笨啊,这都不会,三岁小孩也会玩这个……”“我这会忙了,你自己慢慢琢磨吧”“哎呀,这会上不了网,你先不用玩了,坏眼睛了”我们总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托,实则嫌父母烦琐。

(二)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至今仍用着传统接听电话的手机。爸爸的第一部手机是2006年冬天,托大姨的二闺女从北京买回来的400元的诺基亚,那部手机爸爸一直用到2015年,妹妹给爸爸一部手机,也是接打电话的。我在自己手机上为爸爸申请了微信,好多爸爸以前的同事、亲戚加了他,我在的时候偶尔让他和亲戚朋友们语音聊天,一直说给他买部智能手机,他总是说那还不知道一天有多少人找我,我可嫌麻烦了。其实,真给他买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爸爸是以前的旧高中生,传承了爷爷的一部分文化底蕴与对风水学的研究,想当年风华正茂,爸爸也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得心应手,是命途多舛,17岁失去父亲,在残缺爱的家庭里,在大字报贴满墙,在红卫兵东门进来西门出去的呵斥声中,在文化大革命他的父亲被批斗致死的黑暗岁月里,过着食不果腹,与守寡的母亲,年仅9岁的弟弟战战兢兢地走过了年少……

每每谈及从前,父亲总是一叹三惋,感慨良多。

如今的社会好了,生活好了,父亲是一名供销系统退休职工,挣着不多也够花的退休工资,妈妈是一名退休教师,生活不算富裕却也算过得去,妹妹弟弟都也上班能各自负担自己。爸爸妈妈依然很节俭,这是一辈子习惯已久,习惯成了自然。爸爸最厌恶的是打扑克,他从来没有打过扑克,他喜欢的事情是书房,从小记忆中老家过年的情景,人们纷纷送来红纸让爸爸帮写春节对联,纷纷上门为人民推头,从他刚参加工作到90年代。闲暇之余爸爸喜欢舞文弄墨,平房的空房里挂满了他即兴书法,爸爸还喜欢唱歌,年轻时曾与一位朋友在我们村是文艺队,孔笙,吹唢呐,父亲自叹自己是多才多艺,却没有独专一门,

(三)父亲的经历

96年,父亲下岗回老家,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耕耘着田地,背柴,担水,洗锅,做饭,种地,挖野菜,摘峥子,掰蘑菇。种的玉米换花生,换梨,换菜,那几年,后来弟弟因为上学我们辗转到县城租房,在县城租房的日子里,那段日子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日子,父亲下岗没有经济收入,靠农业收入赚点生活费,母亲教育行业工资也不高,只有300多,供我们姐弟三人读书,过着捉肘见襟的日子,紧邻着卖饼子的我们很少买当时4毛钱一个的饼子,只有家里有客人时才能奢侈一回。生活除了买白面大米必需品之外,就是家里种什么吃什么,根本没有上街买菜买水果这一说。熬过艰难的一年,我上大学了,经济负担更重了。从老家农村到县城,拖家带口,在人生地不熟的古城里立足,无依无靠。妈妈上班,礼拜天休息才能回来,父亲辗转在老家与县城之间,回家种地,在县城给我和弟弟做饭。

闲暇之余,父亲继续研究家族流传下来的《玉匣记》,沿袭爷爷的风水学,摘抄笔记,父亲的用功是我们所不及的,他的文化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身能力是我作为一个研究生也差之千里的,如果父亲能有我们这样的条件读大学,读硕士,肯定会有一番建树,而不是我这般平凡。特殊的遭遇,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少年丧父,青年文革,壮年改行,中年下岗,经历的林林总总,命运坎坷,不得志……

(四)乔迁新居

2006年,父母省吃俭用花了3晚5千元在紧邻县城的西龙泉村买了五间平房,2007年春天到夏天,在二舅的大力帮助下盖起了东西南平房,有了自己的住处,2007年冬我们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不大的西方容纳着我们五口人,寒冬腊月,我们就靠蜂窝煤炉子取暖,玻璃上结着厚厚的冰层,由于新房子潮气重,家里蜂窝煤炉子温度上不去,后墙上也结的冰,在东大买电器的大姨的大闺女给我们拿来些厚厚的纸板,垫在后墙,拦在窗台上,能抵挡不少冷气与寒风。在家里的热气与屋外的冷气中,厚厚的纸板冻结在玻璃上,冻结在被子后的后墙上,掰也掰不开,就这样,在这个15平米的家里我们度过了乔迁新居的第一个年。家不大,却是自己的,家不热,心却是暖的,看着院子里崭新的磁砖墙,看着虎敦敦的大门,觉得心里比吃了蜜都填。现在聊起来,父亲总笑着说:“那年,咱们简直是在冰房子里过了个年,如果那会有现在的碳,现在的干柴棒子烧上,咱们也不至于那样受冻。”那时父亲的想法是好赖是自己家的房子,住着心宽,自由,不拘束,不用再看房东的脸色,不用再看左邻右舍对外来户的异样的目光,尽管那时候,人们找父亲看的人已经陆续多起来,人嘛,都是现实的,看见你有用了也就都围过来了,但终究我们只是外住户,在经历了被房东讹诈了半年的房租后,父亲伤透了心,也看透了这些城行的人……

(四)租房的经历

因此2007年9月,父亲搬家,在把租的家打扫粉刷,把玻璃换上,把钥匙交到那家人的手上,父亲的心里也卸下一副重担。

临退房前,那个房东老太太的儿子站在地下指东到西,指手画脚地嫌玻璃裂缝了,嫌家熏黑了,总之是千般不是。

前年,儿子幼儿园亲自活动日,妹妹和我去看儿子班里的活动,走在幼儿园妹妹说,姐,那就是咱们古城里租房时房东的女儿,我扭头,看了看似曾熟悉的面孔,心中忽地想起那件事,后来一次因为咨询孩子们中午在幼儿园的事,我又与房东的女儿碰面,我再次细细打量了这个已不再年轻的女人,她已不认得我,而我却永远认得她,我盯住这张面孔看了许久许久,这张看似安静谦和的脸上,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留下了痕迹……我对她谈不上恨,因为爱和恨都是世上最真挚的情感,都是需要心的付出,而她和她的母亲只是我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已经遗忘在角落,尘封在记忆,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了。我只是好奇,那时候,风华正茂为人师表的她为了区区300元,就说了违背良心的话,做了污蔑人的事,良心上能过得去,能安宁吗?难道人在金钱面前,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出卖自己的灵魂,丧失人格吗?

搬离之后的一年听周围的邻居说,房东老人的一个儿子得病死了,后来又死了一个,孙子也死了,到最后这位老太太闭眼的时候想必也是经历了很大的伤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活着最大的痛苦……

人常说:“做了坏事会遭报应”,这话不绝对,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恶人存在了。但是总归人活一世,做不到让别人事事满意,但最起码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俗话说:“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总归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做人坦坦荡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10年前,她和她的母亲,在她的见证下父亲把300元交到她母亲手上,最好却反咬一口硬说没有交。她母亲还打电话向她求证,结果母女串通一气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最后还联合她的四个儿子,占着是古城里的本地人,占着人多势力大,扬言我们要不交就赶我们走,那个年我们过得很不舒坦,父亲活了50多年,从供销社的采购到出纳再到副主任,从阜平进货到门市卖货到出纳每天跟前打交道,从没有失职过,从没有经济上的哪怕是一丝丝失误,却这样被70岁的老人和她30多岁的一对母女冤枉,这不仅仅是300块钱的问题,而是对父亲人格的一种侮辱,是对我们山村出来憨厚老实的一种小瞧。我们一家人从来都是,我们五台有句俗语:“软旺”,意为不厉害,好欺负,二老娘告诉我们:“软旺,软旺,软了就往旺了。”我们一家人就是这样,那件事后来父亲正月开学后去了又付了她300房钱,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父亲吸取教训,交房钱时叫了当初为我们搭照房子的好心人杨二叔叔当见证人,那是古城里上说的好人。这件事后来也就这样了了。

()下岗后的父亲

遇上河北里,松岩口赶会,爸爸扛着供销社顶工资顶下的一堆杂货出摊卖,那时的我还在姥姥家村卖小汽车和小手卷,跑了一上午卖了14元钱,那时拿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心里满满的欣慰。记得在河北里赶会,中午爸爸去亲戚家吃饭,我看摊,没留神被偷了一俩玩具小汽车,那天我们一整天都没有卖了一件,反而丢了一件,那个年代,我们艰苦,累并快乐着。

(六)如今的生活

2012年,儿子出生前夕,父母在县城的新城区碧海花园买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楼房,亲戚朋友常说:“你父母都挣工资,一家五口都挣钱,”只有我们自己清楚,父母是怎样的省吃俭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父亲不抽烟,喝酒也是别人给的,多少年,很少添置新衣服,至今冬天还是穿着我结婚时给他买的棉衣,看着父母的几3节俭,我们根本舍不得大手大脚,也成为一种习惯,父亲看着周围邻居倒出来的白白的大米,嫩嫩的白菜叶子新新的衣服鞋子,常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骚炸’,纯粹是浪费了,可惜的粮食。”

父亲家教很严格,放下的鞋子也要放的周正,从小教导我们“吃饭不能哼哼唱歌,端碗拿筷子要有个样子,被子叠的四棱八角的,不穿的衣服也要洗的干干净净,叠的整整齐齐的”,他说受父亲的影响,爷爷在父亲的人生里只出现过十七年,但是却影响了父亲的一生,爷爷在他那个年代也是名人,在松岩口、耿镇当过校长,清水河上说起来爷爷的名字也是人尽皆知,从耿镇步行到城里教育局开会。只是生不逢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一直以来,父亲对爷爷短暂一生的经历颇为感慨,每每谈及,便想为他的父亲撰文,我也一直在提点他有空就拿笔记录一些。去年春天,父亲为爷爷立碑时,碑文上概括了爷爷的一生。父亲的文笔是我再读十年书都不及的。今春,有感于县里几次发生的一些事件,父亲写了一篇短小精悍的诗体文章,读起来押韵又对仗,寓意深刻,令人深思。闲暇之余,我还跟着父亲母亲学习他们研究的东西,我想,最起码以后基本的知识我略知一二,自己不用求人问。

如今退休的父亲,依然是早睡早起,在家种着不多的田地,偶尔被人们叫去,玉米、土豆、黄豆、蔬菜,自给自足,父亲种菜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任其生长,用父亲的话就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记得小时候妈妈曾说她一个会算卦的朋友用钢镚为我父亲算了一卦,卦语是:“看破红尘稳静心,山作伴,水为邻,世间清闲照我有几人。”现如今看来,父亲一直离不开田地,离不开大山,也应验了。单元楼父亲也只是在冬天去住一下,暖和了就又回了平房里住了,声称楼房太闷,平房空气好,早晨出去看看这个山头的风景,望望那道田地,怡然自得,心旷神怡。即便在冬天楼房里住,一早父亲也要骑着他的红旗牌自行车回平房转一圈,感受农村的炊烟袅袅,平房离楼房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当是散步。

父亲很能说,说起来滔滔不绝,用母亲的话就是说得她头疼了,母亲爱安静,时常两人一言不合就吵起来。当然,也有志同道合的时候,父亲母亲当年都是耿镇中学的高中生,父亲在10班,母亲11班,那个年代的高中生文化相当于现今的大学生。两人一起一起研究探讨父亲专业研究的风水学,母亲是父亲的徒弟,父亲教母亲口诀,母亲像学生一样在本上认真地作着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父亲和母亲都爱戏剧,晋剧和北路梆子,《走进大戏台》是他们十几年乐此不疲的最爱,边看边讨论,孙红丽,任建华,李万林,谢涛,《打金枝》《走山》《算粮》,从水上漂到沙凹黑,丁果仙,牛桂英,丁派,牛派……谈起来,津津乐道,每每此时,是我们家最和谐,最幸福的时刻……

有一次,父亲这样说教我六岁的儿子,儿子听了会似懂非懂,说:“姥爷,们可嫌你麻烦了……”我哑然失笑,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已经很遥远了……

父亲耿直太较真的性格,也使自己走了很多弯路,说起来父亲就是一切都是命。60多岁了,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早年失去父亲,盖房子时不慎从房顶摔下来碰掉前门牙,是她姥姥怕以后娶不到媳妇领她安上,深山里背柴听到不知道是豹嚎还是虎啸,总之听奶奶说那天回来爸爸大病一场,

小时候,单纯的可爱,把一个很远的亲戚也会当做救命稻草,殊不知成人的世界离我们想像中的很遥远,我们的求助在人家眼里是一种幼稚的笑话……

长大了,逐渐懂事了,从不会轻易张口,即便是很近的亲人,因为渐渐明白,除了父母,我们在谁名下都不理长,在有钱的亲戚面前怕人家说自己想攀高及贵,也怕人家小瞧看不起,困难、无权无势的亲人又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哪怕是操心,也不想他们跟着费心。所以,我们活着,只有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父母不会嫌隙,孩子不会嫌弃,原来,人活一世,看似繁华,却也孤独。

(六)父亲节遇上端午节

今天是父亲节,明天是端午节。我的父亲也许和千千万万个父亲一样,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作为自己的长女,昨晚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知他?最近几天都有雨,父亲说那他出去收拾收拾,该避雨的避了。每次电话里,父亲都要问我什么时候礼拜,什么时候回家,也许最简单的话语就是最深沉的父爱。而我昨晚的电话,告诉父亲天气状况只是一个借口,多日不见,想问问父亲,知道他在做什么。

也许,最真的爱,就是用最简单的言语表达最深的感情……

在父亲的字典里,或许并没有“父亲节”这个概念,就像有人说:“他们不懂什么节日”,而我们知道所有的这些节日,却并不一定懂其中的深意。

今年的父亲节遇上端午节,端午节之后的两天是父亲的生日,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生日,我们从来没有给他买过蛋糕,因为父亲总是说一个蛋糕能买半袋白面,够咱们吃半个月,买肉也买好几斤呢,可不要买那,我不爱吃,父亲的倔强我们都执拗不过,所以能赶上的时候就买点菜肉,吃一顿团圆饭。我清楚地记得去年父亲生日,正值在外边,晚上我打电话说今天是他的生日,父亲说:“嗨,不用说那些,我在外边吃饭呢……”电话里听到噪杂的声音,微微醉意的父亲的话,让我苦笑不得。

今年的端午节我赶不上在家过,父亲的生日能赶上,作为父亲的长女,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为他做一顿丰盛的饭,也算是一种孝心的表达吧。父亲没有智能手机,所以我给他发不了微信红包。今年的父亲节,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在手机上码文,为我的父亲写了这篇7000字的文章,手机码文很辛苦,但我心里却很甜。回去后一定要让父亲看看我的文章,让他帮我修改,提一些建议。

最后,

祝我的父亲身体健康!

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今天,有感而发,啰哩啰嗦写了很多,相信每一个读的人不会因此而怪我,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父亲的爱与感恩,只是我们忙于日常事务,无暇表达,疏于表达,但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父爱如山!

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不要尝试去改变别人的性格,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因为我们而改变,我们只有去适应他人的性格,适应与他相处的方式……

父亲说话滔滔不绝,对于感情却不会表达,也许从小缺少爱和家庭温暖的人就是这样,他的世界是残缺的,他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也不怎么会亲人,在他自己的世界里。父亲很少给我们打电话,即便打也是有事,三言两语简短说清以后就挂了。再或许,父爱就是这样的简单直白,不像母亲那样细腻深沉,人常说:“父爱如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次从娘家回来,父亲总是给带他农田里的土特产,白萝卜、葱、红薯、蔬菜等,说我婆婆家不种地,让我们带回去吃这绿色食品。哥哥姐姐弟弟,侄儿,外甥女,姨弟,姨妹们,常来常往的都是母亲的亲人们,父亲的亲人本就很少,姥姥家在河北省,每年他去一两次,距离很远,见面很少,感情却没有因此变淡,父亲回来总是满载而归,那里他从小生活的姥姥家,亲人,带回来硕大的鹅蛋,带回来纯正的土鸡蛋,带回来他们的特产核桃,带回来河北省独特的油布袋……父亲说那里的人打电话盼望着他去,每次去了,那里的人都可高兴呢,众人家抢着叫吃饭,说自己姥姥村,都是些年迈的长辈,能帮忙尽量帮着点,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很是可怜。每次去时弟弟送他坐上车,到了给他打电话。每次回来之后父亲总要说道好几天,一家一家挨着说他的表哥,姨弟们,说他姥姥村的亲戚们、长辈们,谈及小时候的事情,谈及各家的变化,之后感慨久久……所以他的世界是孤独的,我时常在想,父亲,不管他的性格在不好,言辞再,都是我们的父亲,我心疼这样的父亲,没有亲人,看似上门人不少,都是因为要父亲帮忙,真正的朋友很少。当然这些人里不乏村里善良纯朴的老农,大冬天颤巍巍地从自己的帆布包里掏出核桃,从麻皮袋子里掏出粉丝,父亲也是,虽然老一辈是财主出生,也是屋腔沟里出门的聚成魁的后代,但是父亲一直都觉得农民是最,而他自己虽然是企业职工,但一直没有断了与土地打交道,在他心里,农民是最善良,最纯朴的,看着人们送的土特产,父亲说了一遍又一遍:“农民种这点粮食真是不容易哦,那一粒粒豆子都是用颗颗汗水换来的”“老百姓靠种地打粮食卖钱,那真是个费劲……”

父亲总是谈论这家的孩子考了公务员了,那家的考了研究生了,这家的分到事业单位了,那家的考了多少分,村里谁家的孩子有出息,有时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家他也谈论许久。

相关文章

  • 根——写在父亲节吴映寰

  • 父亲

    30#588【节庆】父亲节 《 再次思念 》 —— 写在父亲节 为何思念的日子,总要...

  • 2018-06-15

    怀念父亲 __写在戊戌年父亲节前夕 ...

  • 20190616写在父亲节

    素描PAPA----写在父亲节 2019.06.16 今天是父亲节,各朋友圈、各公众号全是关于庆祝父亲节的动...

  • 父亲节抒情

    父爱 ————写在父亲节 父亲节就要到了,心头总是回响着《父亲》那首充满伤感与沉重的歌,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

  • 写在父亲节前

    2 记得那是晚秋天气转凉的时节,爸爸经过治疗出院回家,我便请假送他和妈妈回去。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去没多久我便要返...

  • 写在父亲节前

    1 在我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基本没有贫富差距所以也不存在攀比心理,只知道和小伙伴无忧无虑快乐地玩耍,可我今天不...

  • 写在父亲节

    细细想起来 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了 每次的联系 顺着网络,隔着屏幕 有时候忙起来 许久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 不知道家里的...

  • 写在父亲节

    今天父亲节,刚刚凌晨便收到儿子发来的红包祝福!儿子十二岁了,很少与他在微信上聊天,除了每月的生活费通过微信转账...

  • 写在父亲节

    朋友圈里早在几天前,各种以宣传营销为中心的父亲节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大批孝心爆表的儿子女儿们,开始晒给父亲大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父亲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q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