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二十二》,知道了《三十二》
于是收拾好心情,先看了《三十二》
以肃穆的姿态,准备迎接一个沉重的故事
可是没想到,故事出奇的平静
很感谢导演让这个故事以纪录片而非电影的形式展现
不需要刻意制造冲突,只是简简单单的起承转合,青山绿水下被掩埋的故事隐约浮现
老人讲年轻时被日本鬼子抓走
讲她逃了回来
讲她夭折的女儿和后来出生的儿子
动情处自然落泪
故事好像说完了,可进度条还未走完
本来以为,老人那些痛苦的往事,以及艰难到三个月只能领九十元的艰难现状,会让这个老人,不说对世界充满怨恨,至少会对这世界感到绝望和无助
可是故事的后半段用老人颤颤的歌声告诉我,就算天空被阴云遮蔽,也要向往太阳
最近在练字,每每写到“苦”字的时候,明明是一个看着很简单的字,可是不管多么认真的书写,都总是不让人满意
写“苦”难,说苦更难
可是韦绍兰老人只是感伤过去的苦,轻描现在的苦,至于未来,老人心里,或许没有苦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经历过如此种种,内心仍然这般平静
把这归结为知足,归结为几十年人生的沉淀,归结为时间的冲淡,似乎都有道理,可是总归还是觉得笼统了
罢了罢了
我只知道,这样的平静,十分珍贵
我只知道,老人的心可以平静,我们不能
希望这世界真如老人所说那样
“这么好”
“红红火火的”
“这世界这么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条命来看。”

还未看《二十二》
暂不予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