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焦虑》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完整,一共5个大标题:《焦虑的根源》《焦虑和原生家庭有关系吗》《正视焦虑》《找到自我、舒解焦虑》以及《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这5个板块,完整结构了《整理焦虑》的初衷。
说实话,刚看完这5个大标题,我已经打算把它推荐给我的家人,因为它非常完整地剖解了现代人的所有焦虑问题,真的太应景、太及时了。
对于我而言,开篇的第一个小标题就很吸引我:《生活是很多局,你被困在了哪个局里》,作者对一元关系、二元关系、三元关系分析得非常透彻,似乎解决了人来到这个社会上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和关系,它们分别是稳定的自我建立、情感依恋和社交关系以及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对于自我而言,要具备自信、自我接纳、自我涵容,具备自我感受的各种处理和消化能力;对于人际的交往、依恋等情感关系、社交关系,要能够表达自我的诉求、依恋,有清晰的边界感;对于社会生存能力,要能认识社会规则、利用社会规则,能够处理现实的各种问题,并获得欲望的满足、生活的意义、社会的成就等等。
再翻开第二个标题:《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段关系就死了吗》,天呐,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内容,这部分我太有话语权了,所以多说一点。
因为我是一个典型的惧怕冲突的人,从小到大,在进入婚姻之前,从来没跟任何人红过脸(为啥加入这个定语,相信进入婚姻的人应该都知道原因),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吵架,我会赶紧回避,真的不敢看,从心里就逃避这样的事情。在没进入工作之前,我用自己的“讨好型思维”让一切安然无恙、井然有序,比如,我会用“听话”,来讨好父母和家人,从来不跟兄弟姐妹发生任何冲突,从小没有挨过任何打;上学后,我用“学习好”来讨好所有老师和同学,跟大家相安无事;刚走入社会,我用“努力工作”“老好人”来讨好同事、上级,让自己获得赞扬一片。
如果我的生存环境中,一直面对的都是“君子”,我的确能够“蒙混过关”,因为他们也不会跟我发生冲突,我们都相安无事,比如我的家人,他们因为爱我,会更喜欢我的“听话”;在学校中,我的“学霸”身份,更容易迎来老师的保护和同学的崇拜,所以这段关系也是和谐无比的,到走入社会的前半场,我依然是很“优秀”的样子,我勤奋工作、内心敏感、善解人意,依然是公司里的“优秀员工”,但在进入领导岗位的时候,我的问题来了:我不敢去面对那些做得不好的下属,不敢去直视他们的问题,一直采取纵容的态度,要么辛苦自己来解决,要么就是牺牲其他更勤奋的同事,时间久了,自然就破坏了公平的工作氛围,落得个人人抱怨的境地。
书中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要相信对方是结实的、自己是结实的、这段关系是结实的。在我的同事关系中,也就是我要相信那些做得不好的同事,当你向他们提出要求、指出问题,他们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对于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不会被对方的各种反应击碎,要能够接住对方的任何不良反应;最后,无论发生什么冲突,我们要相信,这段关系是可以修复的,天塌不下来,我们也只是吵了个架而已。
仅仅这一部分内容,我就感觉到,作者的思维逻辑非常清晰,她能从根子上去分析所遇的问题,并且能给出具体可行的答案。也号称看完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了,但还是被震到了,我冲洗又回到前面,认真地看了作者三木水的简介,title非常多: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受训于中法、中英等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曾奇峰、武志红等各大心理平台主笔,文章全网阅读量过亿。
再多看点作者的资料,我终于明白书中为什么内容这么结实、丰盈,案例又如何之多、且接近我们的实际情况了:三木水具有深厚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其曾先后受训于中英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第三届、曾奇峰“深耕计划”(精神分析取向二年连续督导项目)、李小龙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李孟潮比昂精神分析、申荷永荣格心理分析、欧文·亚隆心理咨询案例观摩与临床实践(美国咨询师协会认证学分)、牛津大学认证课程正念认知疗法MBCT系列课程、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系列工作坊,等等。
为什么你不敢吵架?为什么你总是不高兴?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却总是觉得“没劲”?一个完美主义者如何应对“意外”和“突发”应对?……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找到你长久被压抑的情感需求,你也一定能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找到它、面对它、倾听它,才有可能和它握手言和,好好告别,才有可能迎来新的健康自我、新鲜自我。
最后,读完再回头看,封面上的那句话名副其实:每个人都要看的心理自助之书。
反正我觉得读了就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