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求之与,抑与之与?”(4)

孔子“求之与,抑与之与?”(4)

作者: 李小易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06:00 被阅读0次

    上次说了孔子教我们“如何说话”,今天再进一步,说说《论语》里,通过子贡之口,说出的孔子是如何通过说话得到信息的。

    说话是为了交流,交流就是为了互相了解,拓展认知,互惠互利。

    但是有好多人,可能说话也就仅为了说句话,没有深入的交流,也没有更多互相了解。

    曾经的我就是这样的。寒暄打招呼的话会说,遇到深入交流的就不会了。

    《论语》第一章里,子禽问子贡一个问题,子贡的答语,在我第一次见到,就非常震撼。当然子禽的问题,当时也是我的问题,我很久以来的问题。

    子禽问与于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比孔子小四十岁,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也就是一个后生对于老师能够得到任何国家的信息很是奇怪,想问问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起初,我的理解是,子禽问子贡,“老师到每一个国家,都能得到关于他们政事的信息,是老师求人问的,还是别人主动给老师的?”

    单是这样理解,我就很震撼了。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我像子禽一样,他是不知道老师如何做到,我是不知道身边那些游刃有余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怎么别人就把信息告诉他们呢?

    后来知道原来子禽的意思是,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国君都会跟他讲关于他们国家的信息。

    这就更加让我震撼了,孔子打交道的是国君,我打交道的是身边的凡人。

    子贡的回答,在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一下子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调整。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是这样得到的,他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所以国君愿意和他交流把信息给他。

    是因为他在和国君谈话时的品德,让国君愿意把信息交流给他的。

    现在再来理解,子贡所说“温良恭俭让”应该是温和、敦厚(诚实)、恭敬(尊重)、节制、礼让,这样去和别人询问,有谁还不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吗?

    温和的人容易亲近(没有咄咄逼人给人压迫感),诚实的人值得信任(不会对于自己的事情和态度遮遮掩掩),恭敬(尊重)的人容易得到回馈(人们心里都天然对于跟自己友好的人回馈友好),节制礼让的人才能你来我往(不是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看对方颜色和需要)。

    这不是技巧,而是人品,骨子里长出来的气质。

    这样的孔子想要从国君哪里了解情况,国君也会告诉他。

    这样的凡人,想要从他人哪里了解情况,也会得到热情的回馈。

    反过来说,你就更明白了。

    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还没说两句话就着急,甚至张嘴闭嘴都是激烈的情绪,别人敢跟你多说话吗。

    如果一个人吝啬自己的所知所识,不愿意真诚分享,别人是能够感受到的。

    如果一个人傲慢自大,不尊重人,人们愿意认真回答他的疑问吗。或者他可能都不去问人,因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知道节制,滔滔不绝,也不知道在对方想要表达的时候礼让,这样别人很快就想结束和你说话了。

    所以,孔子的确是求才得,不过他的求,和别人的求不同,在于他温良恭俭让。

    你想像孔子那样吗?我想。我也在努力。

    我越来越多的看到身边有好多温良恭俭让的人,真的很赞叹,也觉得好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求之与,抑与之与?”(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t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