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即是生活,心安即是归处
小时候读过一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那是年幼,不懂得其间究竟是怎么回事,却牢牢记住了德国时的花儿都是种在窗子外。年长之后去德国游历,才发现很多时候还真的就是如此,当我们安居在自己的房子里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看到的都是花的背脊,隐约摇曳的美好都是展现在外边了,外面路边经过的死后才欣赏了那面花开,忽然间就对“分享”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
后来对作者产生了兴趣,阅读后才知道,季羡林的作品很多时候都是如此,在他身上有许多的光环,国宝、东方学学着、语言学家、著名翻译家,就任过的职务有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还曾就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留下过许多轶事。一个历经沧桑的人总会对历史有别致的解读,甚至有读者言:中国百年内再难出一个季羡林。如果崇高的荣誉加身,季羡林却似乎还是活的很通透,比如这本《心安即是归处》选择的篇目,的确很有代表性。这本书共收录了63篇文章,分成8部分内容,文字的魅力是简单淡泊的,语言上流淌的是渊博学识和正直的品性,文以载道,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这本书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譬如装帧,内封浅淡安宁,只是简朴的墨花,颜色以淡色为主,书籍内容也不多,比较特别是封面的那副画,很有丰子恺的味道,简单描摹,刻画的神态很多一种安雅的味道。季羡林的文章似乎多时候都是如此,取材于简单的生活,一切感悟都源自于生活或者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语言间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不是说教,也鲜少哲思,而是叙述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比如他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中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似乎莫名其妙的一句,其实是人生之中简明的概括,很不明显季羡林在面对如此浮躁的社会的时候是如何变得安静而宁和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完美是不可能但又是我们做追求的,从一个通晓14门学科,精通12国语言的大学者来讲,这样的表达时通达,却也是人生智慧的凝结。
季老曾说过: 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什么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也许这句话可以代表他的真实状态了,温家宝总理也对季羡林推崇备至,例如对他的真实,就很赞赏,赞赏的这段话就是收录在这本《心安即是归处》中的《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关于人生的表述:“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深意,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的责任感。”也许一个人很难说追寻到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但是可以从“责任感”的角度来追寻人生的意义,这就的确难能可贵,非常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