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到现在还是挺生涩的,它让我了解了很多未知,至少是大开了眼界。
一.对PBL的了解
PPI是一次项目活动,在设计方面,任何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这种形式,不仅仅是一些问题,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单元内容也可以如此来设计。当然,驱动性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活动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写的通俗,简洁,清楚,能吸引学生。教学活动也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不一样,多采用探究式,讨论交流,反馈,反思,复盘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对活动的节点设置一些里程碑,便于学生进行问题的复盘,检测。
二.工具的使用。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工具,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比如,概述表,里程碑,评价量表……这些小工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展示可视化,让所有人都了解进行到了哪一步,引发反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1191/4ebbe897eb69fc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1191/c07c6abdbe7ed0c1.jpg)
三.教练型教师。
尝试做教练型教师,教练型教师经常使用的策略有: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引发深入进行反思,提的问题要客观。要学会积极聆听,不评价,不打断,一定要专注地听,用肢体语言适当进行回应。不断的给对象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自己的经历和学习过程,优缺点进进行反思,最后还要形成反馈性的终评,一定要与目标相扣,清晰可操作,可以把大任务大目标拆分成几个小目标,要持续进行。
最后,实践运用。
可以运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给我的启发是,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也有参与,不要自己光对照课标来写的目标,学生不知道整单元的大目标或者是每节课的这个目标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定?而且目标要适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成功技能性的目标,比如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某些情感能力等等一定要清楚,适量,不要面面俱到。还可以把大目标拆分成一步一步的小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到了哪一步?另外,就是可以用可视化的一些表格工具,比如设置一些里程碑性的事件,注意事项反馈,反馈方式,日期等,采用便利贴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另外,可以把目标上墙,还有事项完成度,包括行事历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一定要转变观念精讲,让学生多自学多讨论自己,自己学会的才是真正会的,不要一直去讲,另外就是检测反馈这一块,一定要定期进行,个体和整体的进行结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提升,不断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