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如何指导写作
美学指导下的审美经验准备
有的总说,阅读之后记不住,我多次强调不要紧,本来就是读感受,读审美感受,为何要记?这就是执念。胡适说读书方能读书,
强调不读二流书,更不读坏书。一本二流书,需要很多本一流书来冲抵,这是何苦呢?没有效率是必然的。口味不能败坏,审美趣味不能败坏。
段子幽默式样的文章很常见,在网友间传播比较多,有的会冠以“最佳”“年度最佳”。此类文章和文学的距离比较远,欣赏抖包袱美学的恶趣味。无论读什么,不是以审美的眼光去读,再好的作品你也只能发现你想要的红烧肉,看不见燕翅鲍的。
审美趣味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好作品基础上的,否则是空谈。
美,不是华丽文字修辞比喻,不是精彩的故事,鲜明的人物,而是整体的整一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虚构的小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活的可能性。不钻研一点理论,不做针对性的训练,是形不成美学观念的。
不要执迷于语义层。执迷于情节。对审美训练的伤害比较大,因为文章的美,在于整体。名著撕掉几页,依然是名著,这证明情节不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不是说什么情节都不要,这所有人都懂的。
美是存在的道说,首先是倾听,也就是说要沉浸进去,然后才能说出来。说要排除他人的影响和灌输,完全自由地去倾听。
那么美或者审美是什么呢?美学著作有很多这方面的理论,我并不想灌输给大家,大家自己去阅读体会。我只提醒大家,审美和艺术感觉有关,和所谓漂亮的句子和所谓文笔无关,审美是一个过程,并非得到一句结论性的话。如同喝鱼汤,你得到的是滋味,不是维生素和蛋白质。
拿屠格涅夫的《白菜汤》来说,读了获得了什么呢?有一些印象,有一些模糊。获得的不完全是作品,因为我们没有背下它,背下了,也不是作者原意,那么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和作品有些类似的模糊的东西,影子。我们从影子感受到美,而且自己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参与了作品的构建。
未经训练的,他看到手的影子,想象不到手的模样,不能填补空白。作品是不发光的,它是一堆文字,一个物体,但是它有潜在的东西,因为它是人的创作物,能召唤读者去审视它。它是一个召唤物,处于等待激活的状态,需要读者的眼光照亮,这是和一堆铅字油墨不同的。
美学的指导下写作准备
也许看了一本书,觉得好有道理;或者突然受到了某种感动,想写出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快速完成一篇文章,这时候真正是自己思考的东西是非常少的,我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他人的思想
就说鲁迅吧,比如闰土这一篇,月亮下少年拿着叉子捉渣(字不会写,呵呵),一定是他头脑中浮现的,这个点被他抓住了,才有那篇文章,否则是不会有的。
那么我们头脑里,月光下的少年在哪里呢?如果找不到,作品要么不值得写,要么凑合写,总之好不了的。 这就是美学的指导,你的意象怎么来的,不是观察来的,而不是你主观去融合客观来的,它必然是生存获得的。
如果开篇了还是没有出现这样的鲜明意象,是需要停下来的,因为你还没有获得。此在就是去存在,你要去获得,才有。如此才能提高,坚持这样去练习。
我不知道大家写作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写作时候,应该是忘我的,屏气凝神地,一些回忆才会浮现慢慢清晰。假如环境很喧闹,或者自己奔着一个故事结局拟定提纲,顺藤摸瓜,是很难捕捉到灵感降临。灵感给有心人的,不走心,灵感来了也会跑掉。
我还是拿我这个《风星》草稿说,最近只写了一点点。写这个的想法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没有动笔。这个院子我不知道有没有,但它慢慢浮现了,于是我才开始写。写之前,我从没想过写阿霞,但是写了一段她浮现了,然后浮现了很多东西,令人吃惊。
于是我从最初的对于一个曾经的红卫兵的感受,逐渐增强,我觉得很多东西开始聚集聚拢,形成了一股情绪之流。在这股情绪的小溪,我渐渐看到一股洪流(有点夸张,小河比较准确),所以觉得是很有写头的。如此这般,我问自己,这些意味着什么呢?思考有了对象,才能产生思想,没有对象的思想,不是思想,想出来也是别人的,只不过自己会有错觉,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写作中将情绪归拢聚集,让这股越来越强的情绪来推动,画卷越来越清晰,寓意越来越明晰,而不是预设一个结果结局,往那个结果去凑。结果导向,其推动力来自于西游记,来自于三国演义,唯独没有来自自己,只好不断兑水,兑水也有穷尽的时候,于是草草收场,结果是又快又烂,走不出死循环。
美学指导下的语言
海德格尔说思就是诗,诗就是道说。
但是我看奥义书,它认为生命气息(意志)和语言和思想是一体的,后两者是生命气息的覆盖(包裹着)。所以叔本华的意志更为根本,当然和存在之思和诗是一体的。气韵是意志的呼吸,这是内在的。
我们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东西,往往会让我们心跳呼吸变化情绪变化。那么精神上的呼吸,就是气韵,这是在内省中完成的,创作之初预备的。
气韵和诗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仿佛两个轮子驱使着作者去写下心中的美,诉诸于形象化的语言。深沉感情化为气韵,流淌于字里行间。
总体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并非刻意,技巧是自然的发挥,而不是玩弄技巧。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生动”。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绘画和音乐的气韵往往有外在形象,比如画家挥毫泼墨,音乐家浅吟低唱,而作家写作很少会现场直播,读者是看不见的,其实气韵同样有,比如诗人会有诗兴大发掏出笔就在衬衫上写的。当然,更多时候,还是在写作时,调动情绪,沉浸其中,以求最好的发挥。气韵是作者心中的东西,心中没有,纸上何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