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稍稍有点夸张)。
初次拿到文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边决定上网搜索一下资料,看看那些大家是如何讲这课的。
正当我向别人借鉴经验的时候,小黄从山西学习回来了,她把自己学习到东西讲给了我听(非常感谢小黄的分享),这时,才有点正常的头绪。是呀,一个单篇的文本放在这里,肯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观察知道事物。所以,为了后面更好地教会孩子写作,就要在每一篇课文中教授学生习作的方法,学的多了,再下笔写作,自然难度降低了很多。
为了让课更出彩,头一天,我再次寻求高人的帮助,通过三个人的教研,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加明确,我知道,一个个目标的设置都不能仅仅是一个形式。就《搭船的鸟》而言,其育人目标设置为:让学生懂得与动物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章又没有太多直接提及该项内容的字眼,怎么办?我又陷入了盲区。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文本需要研读,需要反复读,仔细找。为什么文本中作者在写翠鸟的外貌美丽时只简单写了它的翅膀、羽毛和嘴巴的颜色,而没有写它的腹部怎么样,没有写羽毛下怎么样呢?作者为什么没有走进翠鸟去观察呢?只有什么样的人,你才会想到让她跟你一起回家里呢?文章的最后一句“哦,它搭我们的穿,是在捕鱼呢。”两个语气词的作用以一种轻松、欣喜的状态将作者对鸟的喜欢,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展露出来了。这样一来,便能涉及到育人目标。问题解决了。
所以,每一课都要老师反复研究,推翻,修改,确认。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带来一节更适合他们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