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 得“上级根本没想清楚,任务就布置下来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比如你是一个销售主管,年初突然接到领导的指令,说“今年的目标不能定这么低,必须高一点,保证市场份额”。为什么要高一点?高到什么程度?
领导也没想好,他可能就是看了一份调研报告,说今年市场盘子一定会变大,所以他就认为需要一个高增长。
再举个例子,一个真事。有一位管理者就跟我说,某天早上上级突然跟他说: “张部长,我觉得咱们也得研究研究 AI 写作。”
我们这位管理者挺棒的,知道对齐三件套,赶紧开始反述加请教。结果一探 寻,发现上级也没想明白 AI 写作是干什么用的,跟自己的业务什么关系。只 是上级发现外界最近出了一些好像跟什么 AI 写作,跟人工智能特别相关的热 门新闻,这么热闹,他有点着急,想了解了解。
那像这种任务,上级很可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 仅仅靠用语言沟通就不够了,要用行动来践行对齐三件套,也就是从用话语 去做探寻,升级成用你的行动来做反馈,边执行,边反馈,边澄清。
我给大家举一个华为的案例。很多人可能知道华为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 始进军国际市场,那时候可太艰难了,因为当时华为非常的小,那对手太大 了。华为到了国际市场上,往往连见客户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他们就派了一个队伍到俄罗斯,去成立了俄罗斯代表处。但是你看,这一方面上级的命令如山倒,必须执行,但另外一方面谁也不知道该咋干。那在国外待着成本还挺高,这怎么办?
请注意,华为在俄罗斯的这个团队就很聪明,他们采取了一种方式,升级了 对齐三件套,就是用行动来做反馈。你看,在销售成单完成任务和工作零进 度,这是两极。这两极之间它是有个过程的。他们就想了说我确实没有办法
一把就达成领导部署的任务,但是我可以在过程当中设置大量的任务里程碑,一个一个地去攻破。
我给你看一张图,这是华为的项目里程碑的规划图,相当于是具体的作战计划。
image.png你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比如作为一个销售:
今天我在圣彼得堡参加了展会,这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又过了俩月,我能见到对方某个级别领导的秘书了,这也是里程碑。
我把材料递给他,他收了,一个里程碑。
我跟他站着说了五分钟,又一个里程碑。
多少级的华为领导能够见到对方多少级的领导了,我能把对方什么样的领导请到中国来参观我们的总部了。
一个一个全是里程碑。而且不光是销售人员,做产品的、做技术的、做项目支持的后方,都有各自的里程碑。
他们就靠这种边试边干、边干边调、边干边反馈的方式,华为在俄罗斯憋了 四年,才有了第一笔成单——卖给俄罗斯电信一根电缆,金额只有区区 38 美金。
但是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他们都在不断地用里程碑的方式跟上级在行动上 对齐。里程碑它不怕小,怕的是不断地推进。只要里程碑在往前推进,总部 和一线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始终就有一种基于行动的互信,向上沟通这 条线就没有断。
38 美金没关系,这也是一个关键突破,因为就在这个交易两年之后,华为在 俄罗斯的销售额就迅速地扩大到了 1 亿美金。
你看,一个好的目标实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以靠无数个小的里程 碑来逐渐支撑的。对于那些优秀的管理者来说,即使接到了那种从来没干过 的大任务,但是他们往往也显得很从容、很淡定,而且最后大概率还是他们 能干成。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本事比天大,而是因为他们找着了一种工作方法, 或者叫合作方法——通过密集地设置里程碑的方式,把领导部署下来的那个 貌似无从下手、模模糊糊的任务,拆成一个个可衡量、可试探的小任务,然 后逐步击破。
我们有一位老同学,学会了这个方法之后,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他就说之前他的上级在给他布置任务的时候,经常会跟他说一句话:“你先干着,出了个结果再跟我商量。”一旦这时候多问几句,这领导就不耐烦了,你看这情况是不是也很常见?
学完这个方法,咱们这位同学就制定了一个对策,叫做用试错来确认领导的真 实意图。领导下达完任务,他立马就提供一套方案。不管这套方案听起来多 么不靠谱,但是领导一听,他当场就能指出不合理的部分,哪怕是本着那种 好为人师的想法,他就更有耐心和下属沟通具体的细节了。
而作为下属,他通过这套方案试错,他至少知道了哪种事情、哪里不是领导想要的,而且试着试着,咱就把领导心目中的靠谱的方案给试出来了。
咱们这位同学带着这套经验回来,给大家有个小提醒:这套方法特别适用于 你刚开始跟一个上级打配合的时候,你用来摸底就是因为你们双方不了解。 这个方案,你不要长期用。你跟领导都已经挺熟悉了,你还非得提供个不靠谱方案,那没必要,因为这肯定会影响咱们在领导心里提方案的能力。
但是一方面,通过两三次的试错,领导就会更加重视部署工作时的沟通。另一方面,作为下属,咱们通过几次沟通,慢慢地就了解了这个领导的做事风格,咱提出的方案也就能靠谱了。
回到前面上级突然要搞 AI 写作那个案例。虽然这任务听起来特别不着边,但 是第一步先承接。答应下来,然后赶紧上网搜索点材料行不行?这肯定行。
搜索之后就会发现,针对 AI 写作有很多重点公司,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呢?比 如百度、谷歌、腾讯、微软都做了些啥?还有一些跟我们同行业的小公司, 人家在应用的时候有点什么经验没有。
基于搜索,你立刻就可以做一个整理,里面一条条的先码上别人的经验。然后带着这份哪怕是很粗糙的材料,没关系,去找你的领导要反馈:领导,上周您部署了要研究 AI 写作,我们做了个初步研究,基本了解 到这些情况,请您过目。
你看这事不用费什么功夫,你搜索整理一下就行。但是基于你的这点功夫,领导已经会给你下一步的指令了。比如他说,那咱可以动起来试试。那在这次的沟通当中,你就有机会接着追问了:那领导您看咱们重点了解哪一个项目呢?
你看是不是马上就变得比上一次部署那个任务清楚一点了?这就叫用里程碑 法,边执行,边反馈,边确认。
当然这时候很有可能你的领导会说:“行,那这就够了,你先放这吧。”最好了,任务关闭对吧?当然还有可能你的领导说:“我是让你干这个吗,我是要那啥啥啥。”不要揪着前半句,那只是他的情绪,你要听后半句,他只要告诉你他要啥,那这问题就好办了,咱就能继续推进了。
很可能他会告诉你说,他不是要看材料,他是想找个 AI 写作方面的技术专家 来做个交流。那太好了,任务很清晰:请哪个专家?怎么联系上专家?怎么把专家请来?怎么把交流组织好?
你看,这是一个清清楚楚、你完全能够掌控的任务。当你把指令拆成里程碑, 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推的时候,虽然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就给上级交出一个 成熟的结果,但是你能让他始终掌控和调控这件事情的进程。创新都是摸着 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不断地彼此反馈,不断地加深理解、调整 行动,最终一定会找到一条正路的。
而且一旦里程碑化之后,因为这种封闭型的小任务很好实现,咱们前面也讲过,那就很容易造成正反馈,你自己干起来也不费劲,你给下属再去部署任务也不费劲,领导对你的执行态度也挺满意,你看大家心情都很好。
所以在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论,叫做“小步子原理”。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你要改变一个大事,一定要让自己在改变的道路上先迈出小小的一 步,让自己先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每一次的小成功成为下一次改变的基 础。
这个原理应用在管理当中是一样的。全球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也是用这种方法。他们的文化当中把这称之为“先摘好摘的果子”。因为变革总是很难,大任务总是很难,一定要让所有人先看到一丢丢小成果,才能进一步增强信心,扩大战果。
我经常说一句话:有些话如果不知道当说不当说,那你就别说。有些事不知 道该做不该做,先做。
这就是行动和理念之间的区别。因为理念是灰色的,咱们在想的时候都是概念,都是头脑风暴,它就是个主意,谁能保证一个主意百分之百对呢?无论是咱们自己,还是咱们的上级,其实都做不到。但是先做起来,很多事做着做着就清楚了。实践之路常青,它会在现实当中验证,现实会给我们终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