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啊哈!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啊哈!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作者: 信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2-18 19:01 被阅读0次

过去我有一个让自己很痛恨的习惯,就是:每次不开心的时候,累的时候,头疼的时候,就喜欢打开手机刷小说或者刷剧。

这个行为本身没什么,但是,我又是那种一看就停不下来的那种,所以就造成了本来就很累,需要休息,但是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地去看,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更累了,还带来一些其他健康上的隐患。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

我很纳闷。

如果你不知道你行为背后的动机,那么你就无法真正地从这个行为里解放出来。

我很想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谢天谢地,我遇到了这本书【英】尼基·海斯的《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帮我一针见血地看到了背后的真相。

【英】尼基·海斯:《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

这本书从思考方式、归因与判断、心理状态、感知、表征、记忆、遗忘、有意识思维与无意识思维这8个维度,阐述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多重要呢?

比如同样遇到堵车,有人会觉得太烦了,于是生气,摁喇叭;有人会觉得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趁机休息一下,观察下周围的世间百态,于是优哉游哉地听歌……

所以,不是说堵车这件事让人烦躁,而是面对这件事时,自己的想法引起了烦躁的情绪。

这也是有名的“情绪ABC理论”。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前不久还看过一本书,名字就叫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也是从遇到不同的状况时,不同的思维模式是什么,不同的思维方式早就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人生。

我们从书中随便找几个常见的案例:

1、防御机制

我们的大脑无意识使用的一种方式,用于避免直面难以处理或具有挑战性的信息。

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常见的一些防御机制,比如 压抑,错误合理化,否认存在,替代,隔离,投射,反向形成,升华,理智化,退行……

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在无意识中进行自我保护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某种可提供安慰的对象。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物品、场所或活动来达成这一目的,就像小孩都会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一样:它是人们面临压力时的避难所,也是身处困境的安慰剂。它是退行的一种形式,但是经过层层伪装,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或许对自己的这些行为全然不觉。当处境变得艰难时,我们还是会做出那些熟悉的令人感到安慰的行为。我们或许会缩进厨房,做起熟悉的烘焙或烹饪,或者跑到花园的小屋中,待在自己的“私人天地”里,甚至会去购物。”

拿我的例子来说,我发现我“不由自主”地去刷剧或刷小说的时候,很多都是想要逃避,逃避压力,逃避恐惧,仿佛进入到故事里的世界,就可以远离现实的烦恼。

当我意识到我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的时候,我接纳了自己,接纳自己曾经面对压力和恐惧时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同时也鼓励自己是“成长型思维”的践行者,我总是可以学习到更智慧的面对的方式,有效行动的方式,这样,我就可以在问题发生的时候,选择更有效的一小步行动,而不是用这种形式进行逃避性防御。

2、心理定势

思维过程中的准备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特别关注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

正好前两天就体验了这样一件事。

在一个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道题。

“阴影部分不管 第一部分分成两等分 第二分成三等分 第三分成四等分 第四分成五等分?”

结果当我们依次做到第4部分的时候,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了,后来才恍然大悟,哭笑不得,觉得自己蠢哭了。

老师用这个例子教育我们不要思维定式,不要被自己前面的经验限制住,看到书里的描述更是加深了这个体验的印象,脑海里开始有个小人在喊:嘿,小心你的心理定势!

3、痛苦非吝啬效应:你还在为你的情绪买单吗?

记得之前上过一门财富有关的课程,课堂上老师很严肃地警告我们,不要为情绪买单。

比如,哎呀,今天不开心,我得吃点好吃的,买点喜欢的让自己开心一下;

今天好高兴啊,来,我们去搓一顿……

我们不是为了需要而买单,而是为了情绪。

在书上也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了解了原来这不是个例,并且已经有了专有名字:痛苦非吝啬效应,也许还有一些品牌会为了商业利益刻意放大这个效应,刺激消费。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以后就不能在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去消费,而是说我们可以选择多一份觉察,在有觉察的状态里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总结:

书上还有很多的“思维模式”“行为效应”……

你可以从头到尾看过来,也可以像自助餐一样挑自己感兴趣的来看。

这本书实在是太干货了,例子常见,但是术语太陌生,我个人感觉如果增加一些留白,增加一些有意思的配图,增加更多的生活案例,看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但是还是要感谢这类书,网上有一句名言: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句话没毛病,但是怎么看透事物本质呢?

像这类的书就是一个渠道,因为它们,我们认识到本质的门槛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渠道增加了,因为它们而知道,因为知道而反思,因为反思而觉察,因为觉察而调优,因为调优而更好。

我们,会越来越好!

再次感谢【英】尼基·海斯的《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

相关文章

  • 啊哈!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过去我有一个让自己很痛恨的习惯,就是:每次不开心的时候,累的时候,头疼的时候,就喜欢打开手机刷小说或者刷剧。 这个...

  • 原来救赎的是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分享 这部电影我当时自己看完后没有太大的感觉,当卢佳老师讲完后我才发现原来这背后还有这么多...

  • 攒动虫——  《影》

    侧视, 发现悲伤。 直视, 发现渣滓。 俯视, 发现不屑。 远视, 发现无奈。 结合这瞳孔的倒影, 才发现原来这么...

  • 我想你

    把有关你的日记全都看了一遍,才发现想对你说的话原来有这么多,才发现写下了这么多句“我想你”;都说“晚安是最长情的告...

  • 战争中的普通人

    直到这本书快看完我才发现书名原来叫“风暴岛”,而不是“暴风岛”。英文名Eye of the Needle,针眼,不...

  • 西游记读物的读后感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西游记,还可以这样子读。作者是李飞天。这段时间不景气的,看完他这两本书才知道西游记原来这么精彩。古...

  • 元认识能力的刻意练习阶段

    哦,我原来(正在)是这么想的…… 嗯?我这么想难道是不对的吗? 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 元认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

  • 啊哈 原来改变这么简单

    作者|李春华 渡仁心理咨询老师 前不久,我去拨罐减肥。 其实并没有太强烈的减肥意愿,只是那天接到电话说,我两年前充...

  •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告诉了我们什么?

    十点训练营的第一本书,过程中常常有那种“啊哈时刻”一一啊哈,原来如此!原来只是以为自己不了解男人这种生物,后来才知...

  • 元认知能力09

    当你意识到: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嗯?我这么想难道是不对吗?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你知道在那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啊哈!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ye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