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高169;唐先生,身高168。
别人问:“你和唐先生谁更高?”
唐先生答:一样高。
我回答:我比他高一点点。
别人问唐先生:“你老婆多高?”
唐先生答:“170”。
别人问我:“你老公多高?”
我如实回答:“168”。
可以看出,唐先生是一个比较“唯心主义”的人,而我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孩子。
“男168+女169”的婚姻方程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理想婚姻模式。传统的理想婚姻身高差应该是:男比女要高5到10公分左右,至少男要比女高一点。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理想对象的身高是175到180。每次和一班女同学聊起未来我总是憧憬:“我以后的男朋友至少要175以上”。“那万一遇到一个合适的身高又没到175的怎么办?”,“那至少也要170以上,170是我的极限。”是的,170是我的极限。因此和唐先生结识的最初一个月,我真得非常纠结。纠结的内容莫过于别人该怎么看我?别人会不会嘲笑我。
“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管别人那么多干嘛?想通这一点,我毅然决定嫁给唐先生。带回家见爸妈的时候,我特意叫唐先生穿了一双略有点跟的皮鞋,穿上制服,自己则穿了一双几乎没有跟的平底鞋,勉强看上去一样高。出乎意料地爸爸妈妈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妈妈反而安慰我:“你自己这么高,以后孩子肯定不矮。”我心里回转千回,妈妈也许是在安慰自己。
为了平衡唐先生和我的身高差,我主动将自己的高跟鞋都收了起来,封入箱子。又买了一些平底鞋,想想不禁叹口气,从此可能再无高跟鞋。
儿子的出生以及生活上的琐碎慢慢地填满了我的生活空间,曾经的高跟鞋封存在角落里早已蒙上一层灰。于是每次出门的时候,往往是披上一件休闲外套,用手把头发一扎,套上一双平底鞋,就简单粗暴地出去赴宴了。唐先生每次严肃审视我的着装之后说:“你怎么还穿这件衣服啊”,我知道他嫌我穿的难看就顶他,“没衣服穿啊”,他说:“那你买啊!”,我辩道,“咱家哪有什么钱买啊!”,唐先生就郁闷地不说话了。有时候,他会问:“你那件刚买的衣服怎么不穿?”,我回答,“抱着小孩怎么穿!”。有时侯他急了就说:“你看人家抱着小孩不是照样穿得很好看!”我就一个星期都不想跟他说话。
有一次又因为类似的问题闹矛盾。我觉得很失落,到底是什么了。唐先生说:“我就是希望你变的更好!”我很排斥,“那你就是对我不满意了”。我反感他说我这个问题,也拒绝做一点调整。但是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是钱的问题吗?不是。是小孩的问题吗?也不是。难道说我不爱美吗?当然没有。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明明很会穿衣服的,可是现在每次出门都发愁,是真得不知道该穿什么。于是我打开衣柜,一件一件地翻看,其实不是没有好衣服,而是真得穿不出去。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合适的鞋。
我和唐先生心平气和地谈了这个问题。他说:“你穿啊,没关系,我又不在乎你比我高”;他说:“没有合适的鞋要买,女孩子嘛,就应该打扮得漂亮一点!”难道,从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在介意,或许,从我收起鞋子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放弃了美丽的权利。
一个夏日,我又把尘封多年的箱子打开,曾经脱下的高跟鞋又一一拣起,因为我知道,无论我穿得多高,我和唐先生的目光都是平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