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东坡,不一样的解读。苏东坡乃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其书法又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被合称为“宋四家”;其诗词则更为惊艳,众多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辞佳句均出自苏轼之手,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本文作者别出心裁,用现代人的视角、以调侃的方式从苏东坡浩繁的诗词作品中撷取更符合当代网络审美观的有趣词句,加以品析,并由此衬托出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和豁达乐观的性情。
不论是寄情山水解惆怅的“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还是逆流而上酷行舟的“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不论是“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袴(读裤)”的嬉笑怒骂,还是“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唯美诗句,都让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对苏东坡有了更亲切的了解。推荐品读。(晴望有雨)
最近刚读完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苏轼,他的《文化苦旅》一书,深度、宏观又不乏细腻的人文情怀。读的我是心头微微沉重。今天,遇上竹林的这篇,“聊聊东坡唯美诗句里的搞笑段子”看题目我就乐了。
喜欢苏东坡的文人太多了,不同的作者去写,文风各不相同,带有自己的气质。竹林的文总能穿越千古的诗词,以轻松幽默的现代方式,聊天般写出来,让你不觉得乏味,浸润着诗词的精华,人物的可爱,仿佛跟自己的生活有息息相关的哲理。
如果生活太苦,就自己找乐吧,乐趣来自于古诗词文化,来自于那些可敬的历史人物。如作者这升华的结尾:
如果你读懂了苏轼,你就会知道,事事顺心,春风得意时就要适时收敛,免遭记恨。当你身陷苦难,举步维艰时,就要告诉自己,这是人生的重组,都是好事,无惧亦无忧。
保持善良,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好文推荐。
吴鹏的《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是一部深入剖析后武则天时代政治斗争的历史小说。作品通过大量细致的史实,复盘了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至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这8年间发生的四次政变的来龙去脉,展现了各方势力在困境中谋求扭转的种种对策,呈现众多人物的立场变化与人性幽微,据此探寻了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本文作者是带着疑问去阅读的,
“看大唐历史,一直有几个疑问:武则天是怎么退位的?中宗是病死的还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太平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
吴鹏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谜团。
八年四次政变的权力争斗,故事般复杂残酷又真实地呈现。本篇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对书中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晰,何况对于没有阅读过本书的读者,可以很快地了解。作品旨义。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虽然每个朝代都在避免前朝的事情上演,但却无法避免本朝的问题,一次次的朝代更迭莫不如此。推荐。
《静静的顿河》一部描绘俄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经典,实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只是借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 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我们为什么要先读懂现实主义。
作者痴迷小说这门艺术的创作,显然有一定的基础和自己的创作心得,写起来得心应手。 对现实主义这个文学流派,与其他流派的区别,没有用理论性的文字去说,而是举例,用通俗易懂的几个故事,一个乞丐去要饭这件事,编写不同的版本,生动形象,让读者很快能明白现实主义小说与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感受和情感,超现实主义则更关注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而现实主义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呈现,而不是对想象或梦幻世界的描绘。
本文借用现实主义话题,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和写作心得,流畅、条理、丰富。的确,虽然各种思想,各类文学层出不穷,不断创新,我们不能忽视经典的力量,伟大的作家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的信徒,现实主义就像作家的内功,也像我们餐桌上的米饭,虽然不是最美味和最有营养,但却是最贴合大众生活以及缓解饥饿最有效的方式。
了解现实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好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