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人与我们意见相左,此时威胁的话语会有用吗?
我认为当某种事情能够构成一种威胁时,如果对方知道你知道这件事情,要比直接说出威胁的话有用的多。
仅以春秋时的事情来看。左儒威胁周宣王:“如果你要杀杜伯,我也会去死。”隐含的意思是:让天下知道你乱杀贤臣的罪名。周宣王怒杀杜伯。
蔡候因为受到楚国大臣囊瓦的威胁:“如果不交出美玉,就不让你回国!”蔡候说:“寡人宁死绝不从之。”
伍子胥威胁楚王:“要想社稷太平,就别杀我的父兄,否则,我必颠覆楚国。”楚王速斩他的父兄。
观看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禁想到:“威胁真像催命符。”
当然,威胁必定是他人的一个致命要害,也会凑一时之功,但是,当他人有能力的时候必然是除而快之。
为什么威胁不奏效或者后患无穷呢?因为当人说出威胁的话时,已经昭告双方是敌人,不可能再有利益的互换,只有一方不断的会损失利益。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何况有些威胁涉及到人家的饭碗,或者在乎的东西,如若不想失去,只能拼个你死我活。
周宣王和楚王的做法,则是明晃晃的嘲讽:“我这样做了,你能奈我何?”
蔡侯最后是屈服了,献出美玉回国后,迅速请周王朝集结了17路诸侯攻打楚国,因为各种原因,无功而返,后来又求于吴国。
威胁可能是最易于挑起人们怒火的方式,没有之一。
网友评论